生物谷報道:首次電能光敏感電子芯片眼內(nèi)植入實驗證實,,這種芯片能夠恢復某些失明人士的視力,。
德國Tübingen大學眼科醫(yī)院常務董事Eberhart Zrenner,在最近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說,其研究小組已經(jīng)通過外科手術將3厘米見方的芯片分別植入7名36-58歲失明人士(法律認可)的視網(wǎng)膜后面(behind the retina),其中三名患者恢復了部分視力,研究結果將會在5月份在佛羅里達舉行的視覺與眼科協(xié)會年會上公布,。
該芯片由德國Retina Implant of Reutlingen公司研制,公司CEO Walter Wrobel透露公司現(xiàn)在正改良此芯片,,使此芯片盡量在2009年以每只2.5萬歐元的價格面世,。“我們現(xiàn)在知道需要做什么樣的改進,我們需要更多的試驗,。”
視網(wǎng)膜癥
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在嘗試通過植入技術,,使視網(wǎng)膜無功能的患者恢復視力,。植入對老年黃斑病變或色素性視網(wǎng)膜炎有效果,但對由青光眼或糖尿病引起的失明無效,。
Retina Implant與其它視網(wǎng)膜下裝置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在電驅動下將圖像放大。該芯片攜帶1500個光敏感微電極,,每個微電極都能產(chǎn)生一個象素,,并且每個微電極有一個放大器,推動信號去刺激視網(wǎng)膜,。手術大約為5個小時,,有條線穿過眼眶,在皮膚下到達患者耳部,,與電源相連,。
接受芯片但視力無好轉的志愿者中,兩例是芯片技術問題,,兩例是由于患者失明時間過長(10年以上),,似乎已經(jīng)失去了破譯光信號的能力。三例成功的患者看見的“似乎是一個被照亮的窗口”,,一位患者能夠將白色餐盤放在黑色桌布上,,但不能定位咖啡具的白色塑料包裝。Wrobel說,,下一步要做的是教患者怎樣更好地破譯圖像,。移植的長期效果現(xiàn)在還不知道:7名患者中的6名攜帶芯片30天以后,通過外科手術摘除了芯片,,第7位患者攜帶芯片達18個月而沒有出現(xiàn)問題。
這項德國實驗只是致力于為有缺陷的視網(wǎng)膜配備裝置的眾多計劃中的一項,。Rush大學醫(yī)學中心Alan Chow是Optobionics的共同建設者,,其研究小組還有一個無需放大過程的視網(wǎng)膜底裝置,所需能量完全來源于入射光,。
由Optobionics研制的一種人造硅視網(wǎng)膜,,上面有5000個微太陽能電池,每個電池都有自己的刺激電極,。此人造硅視網(wǎng)膜從2000年開始已經(jīng)在10個人身上進行了實驗,,據(jù)該公司說志愿者的視力都有了好轉,一些人能分辨顏色,,另外一些人能夠從鏡中看見自己的臉,。但Wrobel仍強調放大是真正恢復視力所必需的。
南加州大學Doheny眼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設計的一種植入裝置,,有一個接收器和一組電池,,并需要患者帶上安裝有微型照相機和微處理器的眼鏡,。
由與Doheny計劃有關的Second Sight公司研制的一種裝置,在2002年已經(jīng)進行了臨床實驗,。第一代裝置能夠幫助失明人士分辨桌子上的物體,,區(qū)分大的字母,并且研究人員在在近期的美國科學促進會上說,,象素更多的新裝置將會很快投入實驗,。
某些人認為小型照相機很麻煩,Wrobel說:“我認為它不實用,。” Second Sight商業(yè)部主任Brian Mech說,,Retina Implant還沒有很多已公布數(shù)據(jù),因此很難評論這個系統(tǒng)的任何優(yōu)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