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Universitat Autònoma de Barcelona的Alfredo Ruiz教授領(lǐng)導(dǎo)的一個國際研究組在6月的Genome Research上公布了果蠅Drosophila buzzatii染色體的第一個詳細的物理圖譜,。這種果蠅在全世界被用作進化遺傳學(xué)的一個研究模型,。
這項研究包括兩個步驟。首先,,研究人員構(gòu)建了一個基因組庫,。這個文庫包含了超過18000隨機被插入細菌細胞中的這種果蠅基因組片段。每個細菌克隆攜帶這些DNA片段的其中一個(長度大約為150000個核苷),,并且能夠在實驗室中擴增以增加果蠅的DNA,。
研究人員的第二步是按照這些片段在完整的染色體中的順序和位置來排列文庫中的這些隨機片段。為了完成這個任務(wù),,他們使用了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叫做“指紋識別”:包括將原始的克隆切割成更小的片段,然后用電泳法對這些片段根據(jù)尺寸進行排列,。通過計算機對不同克隆的切割片段進行比較能夠確定出哪些克隆有重疊并屬于同一個染色體區(qū)域,。
第二種方法需要將這些基因組克隆與果蠅幼蟲的巨大唾液腺染色體進行雜交,即“原位雜交”(in situ hybridization)技術(shù)——能夠確定每個克隆的染色體位置,。
Drosophila buzzatii基因組的這個物理圖譜是到目前為止最為詳細的果蠅圖譜?,F(xiàn)在,由于這個基因組文庫和物理圖譜的構(gòu)建,,國際研究團體將能更容易對這種果蠅和相關(guān)的種類的基因組進行比較并在這些種類的基因組完成測序時構(gòu)建出這種圖譜(記者楊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