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基因圖譜啥時能“畫”?
你想要一份屬于自己的基因圖譜嗎,?聽起來很高深的尖端技術,,普通百姓在不遠的將來就可以分享。10月11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發(fā)表了“全球首個黃種人基因圖譜”———“炎黃一號”,;14日,該研究院再次宣稱,,獲得一份個人基因組序列圖譜和詳細相關分析報告的費用,,將在10年內降低到1萬元人民幣左右。中國科學家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樣的驚喜,?有了這樣一份圖譜,,就可以有效幫助我們因人而異地預防疾病嗎,?
“炎黃一號”有何不同?
早在2003年,,科學家就已宣布人類基因組序列圖完成,,與之相比,“炎黃一號”有何不同,?
“炎黃一號”是黃種人群的第一份基因圖譜,。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博虹告訴記者,人體有23對染色體,,包含數(shù)萬個基因,,組成這些基因的DNA序列中超過99.5%都是一樣的。2003年的人類基因組序列圖,,是在幾位白種人男性志愿者基礎上得出的,,那是一套“近似正確”的全人類通用DNA序列。但白種人和黃種人畢竟有所不同,,“炎黃一號”的完成,,將為黃種人的基因研究和疾病治療提供更為理想的“基因圖庫”。除了是黃種人群的首份基因圖譜外,,“炎黃一號”還是世界上第三張個人基因圖譜,。博虹介紹,其他兩張也是今年完成的,,分別屬于諾貝爾獎獲得者,、“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和參加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科學家克萊格·文特爾。
有了圖譜就能防病嗎,?
復旦大學生命學院喬守儀教授說,,人類生命與健康秘密的揭曉,將最終建立在更多的個體基因圖譜之上,。對個體而言,,也只有自身的基因圖譜被揭曉,才能知道自己的遺傳性狀,,包括有無特定疾病的相關基因,,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和治療。不過,,喬守儀指出,,如果不清楚基因與疾病的關聯(lián),光有圖譜仍無法有效防病,。“畫”出圖譜只是前奏,,發(fā)現(xiàn)功能基因才是關鍵。“發(fā)掘致病基因的競賽已達到了白熱化階段,,雖然我國的科學家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致病基因,,但都是基于國外科學家的基礎研究,,我們尚缺乏原創(chuàng)性的成果。”
最近舉行的“基因組科學與醫(yī)學健康產(chǎn)業(yè)論壇”上,,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長王俊博士也表示,,目前完成的“炎黃一號”黃種人基因組序列圖譜只是全部研究工作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要選取99個人繪制出其人體基因組序列圖,,構成中國人群的遺傳和多態(tài)性標準圖譜。第三步,,則是在此基礎上,,開展大眾的健康預測、監(jiān)測及個體化診斷和治療,。
費用為何有望大降?
提供個人基因圖譜的商業(yè)項目,,正成為各國基因公司競相挖掘的“金礦”,。目前個人“畫”一張基因圖譜,在美國最低要支付3萬美元,。但王俊博士認為,,這一費用將在10年內降低到萬元人民幣左右,真正走近大眾,。費用有望降低的重要因素是,,基因測序技術正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更新?lián)Q代。上世紀90年代初,,人類基因組計劃使用的第一代自動測序儀每天只能讀出5000個堿基對,;而正在研制的新機器,在千分之一秒的時間內就可以掃描20萬個堿基對,。除了中國人的“炎黃一號”外,,今年科學家還發(fā)現(xiàn)了包括乳腺癌易感基因在內的致病新基因,識別了DNA序列的特定變異在大范圍常見疾病中扮演的角色,。美國《科學》雜志稱:“基因獵手感到終于把獵物逼到了死角,。”在今年諾貝爾獎頒給干細胞和“基因打靶”研究領域的科學家之后,已經(jīng)有人提出,,2007年是基因研究的“奇跡年”,,新世紀的愛因斯坦,將在基因研究領域產(chǎn)生,。(尤莼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