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奇異帝龍的復(fù)原圖
中國恐龍網(wǎng)站10月7日(記者 邢立達)報道,,古生物學家在中國遼寧省北票市陸家屯的義縣層發(fā)現(xiàn)了距今1.39到1.28億年早白堊世的早期霸王龍類(Tyrannosauroidea)骨骼化石,該種恐龍尚是首次發(fā)現(xiàn),,是一個新的物種,。
化石的研究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IVPP)的徐星研究員等人在10月7號出版的《自然》中,,對這只霸王龍類進行了描述,。該新屬新種保存極好,頭骨基本是完整的,,這是極為 難得的,,因為恐龍的頭骨骨骼相當薄,難以完整的保存,。古生物學家在帝龍的下頜和尾巴尖端周邊還發(fā)現(xiàn)有纖維構(gòu)造物,其尾骨化石上的羽毛長約2厘米,,并且向30到40度的方向展開,,研究人員推測它可能存在羽毛,并起著保溫的作用,。
徐星教授將這個新發(fā)現(xiàn)的恐龍物種命名為奇異帝龍(Dilong paradoxus gen. et sp. nov.),,其屬名“Di-Long”乃中國的漢語拼音“帝龍”,意為恐龍之帝王,;種名意為“奇異”,,因為以前的霸王龍類一般都相當巨大,,不少超過10米,帝龍則體型小,,只有1.5米長,。帝龍共有四具標本,最長一具約1.6米,。
徐星教授稱,,“此次發(fā)現(xiàn)意義重大,首先證明了霸王龍類早期的祖先類型是小型的,,其后慢慢演化為巨大的霸王龍,。后來出現(xiàn)的霸王龍,隨著體型的增大和長出鱗片,,羽毛就逐漸消失了,;其次,帝龍覆蓋著羽毛的事實再一次證明了獸腳類恐龍和鳥類有著共同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