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同意在2010年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度,。然而這一切并沒有發(fā)生,,如果不對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情況將進一步惡化,。
10月26日在線發(fā)表于美國《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對有多少保護策略在減緩鳥類、哺乳動物和兩棲動物的減少上產(chǎn)生作用進行了量化研究,,并認為惡化的速度比預想的糟糕了20%,。
自然物種生存委員會環(huán)境保護國際聯(lián)盟的Michael Hoffman和170余位同事,對《瀕危物種的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lián)合會紅色名單》中超過25000種脊椎動物的狀況進行了研究,,評估了隨著時間流逝,,其狀況所產(chǎn)生的變化。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全世界20%的脊椎動物正面臨著麻煩,。每年有超過50種鳥類、哺乳動物和兩棲動物接近滅絕的邊緣,,其中東南亞地區(qū)正遭受著最大的損失,。
然而這項研究還發(fā)現(xiàn),,《紅色名單》上的928個物種中有68種的狀況變化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有了一個更好的預后;并且在64個案例中,,環(huán)境保護提供了所需的幫助,。
有效的規(guī)劃包括趕走侵入物種——例如在小島上引入天敵,從而拯救了那些當?shù)氐镍B類——和禁止捕鯨,。成功案例還包括放歸加州禿鷹,、黑足鼬和普爾熱瓦爾斯基氏野馬,所有這些都是之前在野外已經(jīng)滅絕的動物,。
Hoffman指出,,總而言之,受到威脅的物種的數(shù)量增長了約9%,。他和他的同事寫道:“2010年生物多樣性目標可能無法得到滿足,,但保護的努力沒有失敗。”(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