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脊椎動物個體大小的進化是生態(tài)學和進化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問題,。島嶼個體經(jīng)常向巨型化或侏儒化方向進化,。通常認為,島嶼捕食壓力,、種間競爭壓力,、食物資源等的變化和遷移選擇能影響個體大小的進化。然而,,這些因素對個體大小影響的相對貢獻卻一直不清楚,。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李義明研究員領(lǐng)導的研究組系統(tǒng)地研究了這四個因素對我國舟山群島20個島嶼上澤蛙(Rana limnocharis)種群個體大小的影響,并與相鄰寧波大陸做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控制年齡結(jié)構(gòu)與否,澤蛙個體大?。^體長)在半數(shù)取樣的島嶼上均出現(xiàn)了巨型化的現(xiàn)象,。島嶼上捕食者物種豐富度減少,,在大多數(shù)島嶼上,澤蛙種群密度和獵物資源量增加,,獵物個體大小變大,。島嶼澤蛙的個體大小、種群平均年齡,、老齡蛙的比例以及種群密度與捕食者物種豐富度呈負相關(guān),,雌性個體大小及平均年齡和老齡蛙的比例與獵物的資源量呈正相關(guān)?;谛畔⒄揂ICc.的多模型推斷顯示,,捕食者物種豐富度對澤蛙個體大小、種群平均年齡,、老齡蛙的比例以及種群密度的相對影響比獵物資源量,、獵物個體大小以及島嶼到大陸的距離大,捕食者物種豐富度的參數(shù)均是負的,。
研究結(jié)果強有力地支持了生活史理論的捕食壓力假說,,而不支持獵物資源量假說、生態(tài)位擴展假說和遷移選擇假說,。捕食者物種豐富度減少是導致舟山群島澤蛙個體巨型化的主要因素,。
這項研究成果受“973”項目(2007CB411600)和院創(chuàng)新方向項目(kscx2-yw-z-1021)資助。相關(guān)論文發(fā)表在動物學的TOP5%刊物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上,。(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Li YM, Xu F, Guo ZW, Liu X, Jing CN and Wang SP. 2011. Reduced predator species richness drives the body gigantism of a frog species on the Zhoushan Archipelago in China. 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80:17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