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在一萬多年前就滅絕了,,但由于它們大多生活在寒冷地區(qū),保存下了一系列極有研究價值的遺骨和遺骸,。一項基因學研究讓我們對猛犸象的演化之路有了全新的認識——它曾經與一個完全不同且體型巨大的物種進行過雜交,。
圖:哥倫比亞猛犸和長毛猛犸的分布區(qū)
這篇發(fā)表在《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的研究稱,居住在北極苔原的長毛猛犸,,居然與哥倫比亞猛犸進行過雜交,,而后者常生活在北美的溫帶區(qū)域,且體型比長毛猛犸大25%,。
“猛犸的歷史非常神秘,,我們非常期待能了解它們演化、遷徙和生活的細節(jié),。”研究的參與者之一,,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H.Poinar說。
Poinar 和他的同事與美國,、法國研究者合作,,對兩只哥倫比亞猛犸的線粒體基因組進行了極為嚴謹的測序,兩只猛犸分別出土于猶他和懷俄明,。接著,,研究者把測出的基因組序列與北美分部的長毛猛犸線粒體基因組進行了比較。
“從外型上來講,,它們差別很大,。當冰期環(huán)境越來越嚴酷時,長毛猛犸開始向南遷移,,在那里它們遇到了哥倫比亞猛犸,,”Poinar說。“這兩個物種之前分開了100萬年,,150萬年前哥倫比亞猛犸從二者的共同祖先中分離出來,,又過了100萬年,長毛猛犸才成為獨立的物種,。”
然而在末次冰期寒冷的環(huán)境中,,長毛猛犸也不得不南遷,引起了基因交流和雜交?,F生的非洲象中也存在這種情況,,當分布區(qū)重疊時,便發(fā)生雜交,。體型較小的長毛猛犸線粒體基因組中有著大型哥倫比亞猛犸的基因,,由于在一段時期內它們一起生活,,雜交現象也不是不可能。(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
Genome Biology DOI:10.1186/gb-2011-12-5-r51
Complete Columbian mammoth mitogenome suggests interbreeding with woolly mammoths
Jacob Enk, Alison Devault, Regis Debruyne, Christine E King, Todd Treangen, Dennis
O’Rourke, Steven L Salzberg, Daniel Fisher, Ross MacPhee and Hendrik Poin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