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腦子還是要精子,這是個問題,。聰明的南方人身體瘦弱,,魯莽的北方人體格壯碩,,是不是智力和生殖能力無法兩全?那么為什么英明神武的成吉思汗會子孫遍及歐亞大陸,,灑向人間都是種,?難道他真的只知道彎弓射大雕嗎?在人類身上,,智力和生殖能力的對比可能并不明顯,,但是科學家在蝙蝠身上找到了靈感。
蝙蝠是典型的大睪丸動物,,是哺乳動物中生育能力比較強的一種,。“我們這次檢測了300多種蝙蝠的睪丸大小,它們一般占到身體重量的0.12%到8.4%,,而一般靈長類動物的睪丸只占身體重量的0.02%到0.75%,,蝙蝠睪丸的相對重量是靈長類的10倍。”美國塞拉修斯大學生物系副教授斯科特·皮特尼克說,。
睪丸與大腦難以兩全
研究小組成員不僅檢測了蝙蝠睪丸的重量,,還檢測了蝙蝠大腦的體積,而在對比兩者的關系時,,他們發(fā)現(xiàn),,大腦體積比較大的蝙蝠往往睪丸比較小,而大腦體積比較小的蝙蝠往往睪丸比較大,。這個現(xiàn)象意味著,,越是聰明的蝙蝠,生殖能力越差,,生殖能力越強的蝙蝠,,腦子越笨。最近他們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志:生物學》中發(fā)表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皮特尼克說,,大腦組織和精子細胞都需要大量的新陳代謝的能量來生產(chǎn)和維持,不同的物種對兩者有不同的側重,,這就造成有的側重大腦發(fā)育,,有的側重睪丸發(fā)育。而對于蝙蝠來說,,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能量就更重要,。“蝙蝠實際上是在能量的刀刃上生活,它們身體雖小,,但是表面積很大,,而且需要飛來飛去,,尤其是在繁殖季節(jié)更是如此,。”
中科院動物所劉以訓院士告訴《 望東方周刊》,,精子的產(chǎn)生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營養(yǎng),“我們曾經(jīng)做過一個實驗,,就是把猴子的睪丸每天兩次在43攝氏度的水里浸泡15分鐘,,幾天后,猴子的精子數(shù)下降了80%,,一個月內(nèi)就到了不育的水平,,停止浸泡100多天后,它們的精子數(shù)才恢復,。后來我們用基因芯片發(fā)現(xiàn),,溫度提高使控制氧化-還原反應、脂肪代謝,、糖代謝的基因都發(fā)生了變化,,精子得不到足夠的能量和營養(yǎng)供給。”
“一毫升精液里面有10億個精子,,在睪丸這個極小的空間里形成這么多精子,,需要大量的能量。”劉院士說,“而大腦是非常敏感的器官,,任何營養(yǎng)物質(zhì)不足都會在大腦上有所反應,。”
蝙蝠一般分為兩大類,屬于翼手目中的兩個亞目,,一類是小的蝙蝠,,一類是生活在熱帶地區(qū)的大蝙蝠,小的蝙蝠主要以昆蟲為食,,極少量的種類可以捕食小型哺乳動物或者吸血,,也有的吃水果。“大的蝙蝠主要吃水果,,花粉,,花蜜,所以被稱為果蝠,。”中科院動物所王毅男博士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兩種蝙蝠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小的蝙蝠靠超聲波定位,,大的果蝠是靠眼睛定位,。”
由于和鳥類的食譜比較接近,在食物上有競爭,,所以為了避開鳥類和大多在白天活動的天敵,,蝙蝠經(jīng)常是在傍晚和凌晨活動,對體力消耗比較大,,以昆蟲為食的蝙蝠就更需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生活方式?jīng)Q定進化
在對334種蝙蝠的觀察中,,皮特尼克的小組成員們發(fā)現(xiàn),在那些雌性嗜好濫交的品種中,,雄性往往睪丸發(fā)育得比較大,,而大腦比較小。而在那些雌性選擇性伙伴比較慎重的一夫一妻制品種中,,雄性的睪丸往往比較小,,而大腦體積比較大。在決定雄性是選擇聰明還是選擇性能力的過程中,,雌性的態(tài)度是決定性因素,,而雄性本身對愛情是否忠誠并沒有影響。
皮特尼克認為,,不同的物種如何選擇不同的器官為優(yōu)先,,關鍵在于哪一種器官對于繁殖后代更重要,即哪種器官更有利于繁殖更多的后代,。如果雌性接受濫交,,那么只要提供盡量多的精子就可以讓自己的后代遍天下,而如果雌性擇偶的標準比較嚴格,,那么雄性就必須為了奪取她的歡心而費很多腦筋,,這時候聰明就更重要,只要得手了,,傳宗接代就是順水推舟的事了,。
“我們本來認為,雌性喜歡濫交的話,,雄性的腦子應該進化得大一點,,聰明一點,這樣被背叛的可能性就小一點,,但是我們的發(fā)現(xiàn)正相反,,也許一夫一妻制是我們太苛求它們了,它們自己可能無所謂,。”皮特尼克說,。
王毅男說,如果食物充足的話,,在蝙蝠世界里,,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一夫一妻,、多夫多妻都有可能,如果食物供給不足的話,不能滿足所有蝙蝠的需要,,容易造成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現(xiàn)象,淘汰一部分不適合的,,最適合的生存下來,更聰明或更強壯都可能占據(jù)這個優(yōu)勢,。
進化帶來的退化
中國社科院民族與人類學所何星亮研究員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在進化成真正的人之前,人類的祖先一般是崇尚生殖能力的,,人類在從類人猿到人類的過渡時期也延續(xù)了這一特點,。“當時體力是最大的競爭力,體力最強壯的猴王可以支配所有母猴,,這也是一種自然選擇機制,,通過這種方式生下來的后代,體格都比較強壯,。”
而在進化到人類,,出現(xiàn)社會以后,相對體力來說,,生存更需要的是智慧,,智力就成為核心競爭力,即便是在母系社會,,對智力的推崇也超過對體力,、生殖力的崇拜。
對智力的崇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類大腦的進化,,而生殖能力逐漸退居次席,在大腦體積越來越大的同時,,人類睪丸的大小和猩猩相比非但沒有增加,,反而有所減小。但是何星亮并不認為這就可以斷定聰明的民族睪丸就一定比較小,。
一個民族的智力雖然有遺傳的因素,,但環(huán)境因素也很重要,其重要性甚至超過遺傳因素,。“以色列人比較聰明,,文化上的原因比較大,偉人出得多的地方,,人文環(huán)境的熏陶比較多,,遺傳決定不了一切。”何星亮說,“達爾文的弟弟就在19世紀末一直強調(diào)生物決定論,,20世紀以來文化決定論也有人提出,,相比來說,其實生物決定的成分要比較小,。”
所以,,何星亮認為,南方人身材短小,,是南方水土,、社會環(huán)境、勞動方式?jīng)Q定的,,“我小時候在廣東家鄉(xiāng)經(jīng)常在水田里勞動,,一直要彎著腰,肯定影響身高,。”
但是身材并不直接與生殖能力相關,,“南方人個子小,但是我們那里個子越矮越能生,,沒有計劃生育的時候兩年生一個很普遍,。四川人比較聰明,也挺能生,,北方反而沒有南方的人口多,。” 何星亮說。
然而和普通的靈長類動物相比,,人類在剛出生后很難獨立生活,,雖然在智力上提高了,但在體力上并不像其他靈長類動物那樣一生下來就相對成熟,。何星亮認為:“現(xiàn)在人類的生殖能力反而有逐步退化的趨勢,,農(nóng)村體力勞動多,生育能力比較強,,城市人工作繁忙,、壓力大,加上個人主義的觀念使城市人的生育能力慢慢退化,,這也許是大腦進化帶來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