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著名雜志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刊登出了評論文章“HIV: Tagged for destruction”,,評論文章中指出了近日發(fā)表在《自然》雜志上的兩篇論文,,這兩篇文章中作者揭示了,HIV-1輔助蛋白病毒顆粒感染性因子(Vif)指派了一個轉(zhuǎn)錄輔助因子進入到泛激素連接酶復合體中,,即為了破壞而通過蛋白酶體標記宿主限制因子APOBEC3G(A3G),,從而保持病毒的傳染性。
被宿主編碼的限制因子,,例如胞苷脫氨酶A3G,,抑制了HIV-1的復制和傳播。病毒通過其輔助蛋白的活動,,可以抵消這些內(nèi)在的宿主防御,,并且這經(jīng)常涉及到破壞宿主的泛激素—蛋白酶體系統(tǒng)。Vif劫持了一個宿主E3泛激素連接酶復合體,,從而導致了A3G的多泛素化,,及其隨后的蛋白酶體損壞,。E3連接酶復合體被由cullin 5(CUL5),、延伸因子B(ELOB;也被稱為TCEB2),、延伸因子C(ELOC,;也被稱為TCEB1),以及RING盒蛋白2(RBX2)組成的Vif所瞄準,,并且Vif與這種復合體的CUL5組分相綁定已為人們所熟知,。
Zhang等人開始通過用HIV-1表達的標記了血凝素的Vif感染人類H9 T細胞系來尋找Vif結(jié)合宿主細胞蛋白質(zhì),,隨后又進行了聯(lián)合免疫沉淀反應分析。除了已知的結(jié)合伙伴之外,,這項實驗還鑒定出了大量的22 kDa蛋白質(zhì),,后者隨后被發(fā)現(xiàn)是轉(zhuǎn)錄輔因子核心結(jié)合因子-β(CBFβ)。Vif和CBFβ之間的生理相互作用通過活體細胞成像得到了證實,,在這里,,Vif和CBFβ標記了表現(xiàn)出局部化的不同載色體。
Jager等人利用一種總體親和純化—質(zhì)譜(AP-MS)方法全面確定了18個HIV-1蛋白質(zhì)與多聚蛋白,與兩個不同人類細胞系中的宿主細胞蛋白質(zhì)之間的相互作用,。利用這種方法識別了24個涉及Vif的相互作用,,17個通過聯(lián)合免疫沉淀反應得到了證實,包括Vif–CBFβ的交互作用,。這種方法的細節(jié)——為感染了HIV-1的細胞中的病毒與宿主蛋白質(zhì)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景象——包含在一篇伴隨的《自然》論文之中,。
兩個研究小組都敲掉了在293T細胞中表達的內(nèi)生的CBFβ,并且證明CBFβ的消耗損害了Vif與A3G相互作用的能力,。在能夠被打包進入出芽病毒粒子并瞄準新的感染細胞之前,,Vif為了破壞而瞄準了A3G,并且Zhang等人發(fā)現(xiàn),,CBFβ是這種被Vif所調(diào)節(jié)的排斥所必需的,。但CBFβ如何發(fā)揮這種影響呢?Zhang等人發(fā)現(xiàn),,CBFβ是Vif–CUL5相互作用所必需的,,但它不可能形成一個細胞E3連接酶復合體的主要部分,,反之Jager等人發(fā)現(xiàn),,CBFβ是Vif穩(wěn)定性所必需的,, 并且通過在體外重構(gòu)一個活性的六聚復合體,,CBFβ成為了Vif–CUL5復合體的一個化學計量成分,。更進一步的工作還需要用來確定有什么樣的影響,若有的話,,Vif則具有CBFβ的轉(zhuǎn)錄活性,。
通過Vif誘導的A3G的蛋白酶體受損,這些論文提出了這種機制的新細節(jié),。對于治療靶點而言,,CBFβ和Vif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成為興趣。
(生物谷Bioon.com)
doi:10.1038/nrmicro2739
PMC:
PMID:
HIV: Tagged for destruction
Sheilagh Molloy
Two papers recently published in Nature show that the HIV-1 accessory protein virion infectivity factor (Vif) co-opts a transcription cofactor into the ubiquitin ligase complex that tags the host restriction factor APOBEC3G (A3G) for destruction by the proteasome, thus maintaining viral infe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