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科學》雜志報道,,韓國和美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利用克隆人類胚胎培育出了人類干細胞。當前,,干細胞生物學和干細胞生物工程的飛速進展與重大突破正日益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已經(jīng)成為繼人類基因組測序之后最具活力、最有影響和最具應用前景的生命前沿學科,??寺∨咛ジ杉毎c傳統(tǒng)胚胎干細胞究竟有何不同?我國干細胞研究有哪些重大進展,?干細胞臨床應用研究能治什么?。咳涨?,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專家們強調(diào),科學研究應該是透明的,,尤其是有關生命科學的研究,,科學家更應及時將研究目的、成果,、手段及預后用科普的方式告知公眾,。這一方面可使人們正確認識和理解相關科學內(nèi)涵,、益處或問題,同時也可避免歧義或混亂,,并由此獲得公眾的支持或知情選擇權(quán)的實現(xiàn),。
避免免疫排斥最關鍵
有關專家介紹說,如果能控制干細胞的分裂過程,,便可以制造不同的細胞,,代替病人已壞死的細胞,例如帕金森病人有缺陷的腦細胞,,糖尿病人不能制造胰島素的胰臟細胞等,。但對于需要移植干細胞進行治療的病人來說,如果使用的是別人的胚胎干細胞,,就可能遭受自身免疫系統(tǒng)的排斥,。
克隆人類胚胎是將卵細胞的遺傳物質(zhì)取出,只留下卵細胞中具有激發(fā)胚胎生長能力的細胞胞漿,,然后將外源供者成熟體細胞的DNA注入卵子,。由于可以將病人體細胞中的DNA作為來源,所以來自克隆胚胎干細胞中的遺傳物質(zhì)將與病人的遺傳物質(zhì)一致,,不會受到病人免疫系統(tǒng)排斥,,所以許多科學家認為克隆胚胎干細胞可能更具有臨床應用的潛力。根據(jù)目前公布的資料來看,,韓國和美國科學家采用了一些獨創(chuàng)性的技術革新,,如以往注入的DNA都來自另一個供者,而這次的DNA全部來自供卵婦女本身的卵丘體細胞,,這樣可能使DNA和新的“居住”環(huán)境更加相容,。另外,此次研究有16名健康婦女志愿捐獻了242個卵細胞以及卵丘體細胞,。有如此多的新鮮卵細胞可用,,研究人員因此得以嘗試各種技術和化學添加劑來培養(yǎng)克隆胚胎。有關專家指出,,常用的“治療性克隆”這個詞不好,,容易和“生殖性克隆”,即克隆人相混淆,,應稱為核移植干細胞治療技術,。
可塑性研究是熱點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組織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趙春華教授認為,干細胞可塑性是當前干細胞研究的突破性進展之一,。所謂“可塑性”是指某一特定組織的干細胞在適當條件的刺激下,,可以分化為其他組織的細胞,實現(xiàn)跨系統(tǒng),甚至跨胚層的分化,。如造血干細胞原認為只能向血細胞分化,,但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他們也能分化為肌肉,、肝臟或神經(jīng)細胞,。對于干細胞的可塑性機制,趙春華教授等在國際上最早提出了“原始干細胞亞群學說”,,即原始干細胞亞群是胚胎發(fā)育成熟后逐漸丟失部分分化潛能,,然后儲存在某些組織器官中,是機體生命過程中組織新陳代謝和修復再生所必須的細胞來源,。原始干細胞亞群的純化和擴增將開辟干細胞修復與移植的新途徑,而且還能夠避免胚胎干細胞應用的倫理問題和免疫排斥障礙,。目前,,他們已從骨髓、肌肉,、皮膚,、胰腺等多種組織中,分離出一種具有向成骨,、脂肪,、神經(jīng)等分化能力的特定細胞群體。
北京大學干細胞中心主任李凌松教授也提出了對于干細胞可塑性的新論點,,并從肝臟,、軟骨、骨髓等分離出具有間充質(zhì)干細胞特征的細胞群體,。這些細胞在體外均有向多種組織細胞分化的潛能,,因此他們認為,人體的其他組織可能都具有此種類型的細胞,。
臨床治療應用最重要
無論是科研工作者還是臨床醫(yī)生,,尤其是急需救治的危重病人,干細胞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是人們最為關注的焦點,。由于現(xiàn)有藥物,、手術對糖尿病、神經(jīng)損傷,、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療有明顯的局限性,,所以人們熱切希望干細胞移植新技術能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法。南京市第一醫(yī)院陳紹良教授與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組織工程研究中心合作,,開展了自體干細胞移植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這項國內(nèi)目前最大的對照研究顯示,34例干細胞移植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明顯好于對照組。
解放軍304醫(yī)院付小兵研究員采用干細胞修復皮膚損傷的研究發(fā)現(xiàn),,間充質(zhì)干細胞在體內(nèi)外均能分化為內(nèi)皮細胞,、導管細胞和表皮細胞,可對深度皮膚燒傷有明顯促進愈合作用,。吉林大學的研究者成功地完成了從胰腺中的非胰腺細胞誘導表達胰島素的方法,。我國是人口大國,各種重大疾病均有高發(fā)記錄,,如重癥肝病患者達3150萬人,,糖尿病患者5800萬人,約有300萬眼病患者等待角膜移植,。干細胞研究成果將直接造福于這些目前尚無特效療法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