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孫愛明
臺灣慈濟基金會副總執(zhí)行長林碧玉女士在培訓(xùn)班接受媒體采訪
臺灣慈濟骨髓干細胞中心實驗室主任,、美籍華人、世界著名免疫基因?qū)W者李政道博士
點擊此處查看其它圖片
中新網(wǎng)6月1日電 5月31日,應(yīng)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邀請,臺灣慈濟基金會副總執(zhí)行長林碧玉女士、慈濟骨髓干細胞中心實驗室主任,、美籍華人、世界著名免疫基因?qū)W者李政道博士李政道博士一行4人到京,參加為期4天的管理干部培訓(xùn)班,,這也海峽兩岸骨髓庫高層首次會晤。
在京期間,,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主任洪俊嶺等與林碧玉女士一行就雙方共同關(guān)心的問題以及如何更好地為世界華人患者提供造血干細胞服務(wù)等事宜交換了意見,。
林碧玉女士一行向參加管理干部培訓(xùn)班的學(xué)員介紹了臺灣慈濟骨髓干細胞中心工作情況。1993年臺灣慈濟佛教基金會證嚴上人創(chuàng)辦慈濟骨髓捐贈中心,,后更名為臺灣慈濟骨髓干細胞中心目前,,該中心已經(jīng)有24萬多人份資料。
據(jù)了解,,自1997年4月,,臺灣54歲的婦女楊秀霞為安徽17歲的少年劉金權(quán)捐贈骨髓以來,,近10年來,共有500多人成功地捐獻了骨髓干細胞,,其中有200多例提供給祖國大陸患者,。
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孫愛明今日會見了林碧玉女士一行,對臺灣慈濟骨髓干細胞中心向祖國大陸患者提供造血干細胞的善舉表示感謝,。
孫愛明副會長指出:事實無可辯駁的證明兩岸同胞同根,,同宗,血濃于水的情感是永不可分的,。希望兩岸骨髓庫加強合作,,造福海內(nèi)外華人。林碧玉女士也以她自己的身體力行由衷的告訴我們“救人的感覺真好”,,她滿懷信心的相信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一定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作為美國骨髓資料庫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臺灣慈濟骨髓干細胞中心實驗室主任,、美籍華人,、世界著名免疫基因?qū)W者李政道博士李政道博士,談起骨髓庫前景,,李博士非常樂觀地說:“海峽兩岸能夠?qū)崿F(xiàn)捐獻者資料互通有無,,造福全球華人。”
背景資料:
干細胞移植:在我國每年有400萬人患白血病,、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重癥免疫缺陷癥、急性放射性疾病和惡性腫瘤放化療后的免疫功能低下等,,其中僅白血病患者每年就新增4萬多人,。用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療這些疾病最先進、最有效的手段,,但供者和患者之間的配型要完全吻合,。目前報名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人數(shù)已經(jīng)接近10萬,但還是不能滿足需要,,且距其他地區(qū)還有很大差距,。像美國有450萬份造血干細胞庫存資料,歐洲有370萬份,,我國的臺灣也有20萬份,。
中華骨髓庫:1992年,中國紅十字會創(chuàng)建了中華骨髓庫,,后發(fā)展為“造血干細胞庫”,。目前庫存資料接近10萬份。目前“造血干細胞庫”的所有資金均來自于社會捐助和國家彩票公益金,但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如果您有捐助意向或者咨詢信息,,請撥打中華骨髓庫信息熱線電話:16895999。
臺灣慈濟佛教基金會:基金會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一個涵蓋醫(yī)療,、教育,、文化等領(lǐng)域的全球化機構(gòu)。足跡遍及南非,、利索比亞,、盧旺達、阿富漢,、索馬里等國家和地區(qū),。從1991年慈濟佛教基金會參與的華東水患救助工作開始,目前慈濟基金會在大陸21個省開展救助項目,。目前正在進行中的有貴州三年扶困,、甘肅萬座水窖(已完成3000所)等計劃。慈濟佛教基金會亦積極參與失學(xué)兒童救助計劃,,援建了近30所的希望中小學(xué),,另外每年資助近1萬失學(xué)兒童重返學(xu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