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華南植物園博士研究生王英強和導師張奠湘,、陳忠毅研究員經(jīng)長期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了一種液體流動授粉花卉植物,對這種植物全新自花授粉機制的研究成果2004年9月中旬在最新一期的英國《自然》雜志上刊出,。
這種被發(fā)現(xiàn)的植物是我國特有的黃花大苞姜,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但在華南植物園不能繁殖,。于是,,這3位學者從2002年開始專門研究這種開嬌艷黃花、具有解蛇毒功能的植物,。王英強帶著這一課題到“植物寶庫”鼎湖山,,全程觀察其生長與授粉過程。由于黃花大苞姜大多是“躲”在潮濕的懸崖峭壁上,,開花又在早晨6時左右,,為了得到第一手資料,他毅然爬上險處,,一住就是20多天,。
這種植物到底是怎么授粉的呢?王英強先在黃花大苞姜上套上袋,,每隔兩三個小時就觀察一次,發(fā)現(xiàn)套上袋它們依然可以授粉、結(jié)果,,這就排除了昆蟲,、風力授粉這兩種因素。后來,當?shù)谝淮斡^察到花粉原來是液態(tài)的,,通過自身的流動進入柱頭時,,王英強立即激動地打電話給導師,,“黃花大苞姜應該是流動授粉,!”他將正在授粉的黃花大苞姜,,用冰壺從山上馬上送到廣州的實驗室,。是什么機制導致花粉流動,?如果是重力使然,那為什么25個小時才“走”了3毫米呢,?經(jīng)過兩年的多次觀察,并與國外專家反復探討,,他們終于確認是含油液體在光滑物體表面的本身物理性質(zhì)決定。
2003年初,,華南植物園的3名科研人員開始寫作詮釋這一奇妙自然現(xiàn)象的論文,。稿件送往《自然》雜志后,,由于黃花大苞姜是中國特有,,面對國際頂尖專家的苛刻評審和提問,,他們作了圓滿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