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科學家經過5年多的研究,,終于發(fā)現了結核分支桿菌的一種叫做IDSA2的基因,它能使結核桿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據當地媒體報道,,這個科研項目的負責人、墨西哥國立理工學院科學家豪爾赫·岡薩雷斯介紹說,,全世界有200多萬結核病患者使用傳統(tǒng)的疫苗治療結核桿菌,,但這種細菌對藥物產生了很強的抗藥性,治療效果不理想,結核病又有重新抬頭的趨勢,。因此,,在歐盟、墨西哥國家科委和墨西哥國立理工學院的資助下,,他們從1998年起就開始了尋找是什么導致結核桿菌抗藥性的科研工作,。
研究人員在對結核桿菌的基因組序列進行比較中,未能辨認出對患者肺部等組織造成傷害的全部致病因素,,然后就用生物芯片分子技術,,對細菌進行克隆并對細菌中的各類蛋白質序列進行比較,終于找到了導致結核桿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結核分支桿菌的基因IDSA2,。岡薩雷斯表示,,他們將繼續(xù)對這種細菌的基因進行研究,以確定啟動其基因表達的條件,,進而達到最終抑制這種基因的作用的目的,。
岡薩雷斯指出,發(fā)現結核桿菌抗藥基因的真正價值在于為今后診斷和治療這種疾病提供新的科學依據,,也將有助于制藥廠商開發(fā)生產對癥下藥的藥品,,及早有效地治療結核病,防止這種傳染病在世界一些地區(qū)的蔓延,。
結核病能侵犯人體的肺部等組織,,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材料顯示,,每年有近800萬人患結核病,,300多萬人死于此病,40%的艾滋病患者也死于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