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清水、兩滴鮮血,在水中,,血慢慢地相互融合……
這是在古代小說或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的滴血驗親情節(jié),,如果兩滴血相互融合,,即被判定是親子關系;如果不能融合,,自然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兩個人,。
“今天的科學告訴我們,這實際上并沒有任何的科學道理?,F代科學發(fā)展到如今,,我們已經可以用更加精確的方式鑒定一個人的身份。”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耀告訴記者,。
警方利用兇器上留下的汗跡追蹤犯罪嫌疑人,,失散多年的親人根據科學鑒定辨別親屬關系,甚至判別羅布泊新近發(fā)現的干尸是否就是26年前失蹤的我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這些都是DNA檢測“大顯身手”的地方,。劉耀院士指出:“鑒定一個人的身份,準確率最高的是DNA檢測,,可以達到99.99%%,。”
———DNA印象———
怎樣判定一具面目全非的尸體是男是女?是老人還是青年,?在DNA身份鑒定技術成熟以前,,法醫(yī)只能靠觀察尸體的形態(tài)得出結論,判斷的準確性不能保證,。隨著DNA鑒定技術的發(fā)展,,我們可以通過DNA這個身份“標簽”,與親屬DNA進行比對,,它能夠回答的問題是:你究竟是誰,?
“北京中關村的雙螺旋結構雕塑就像是一段DNA的鏈條,。”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副主任法醫(yī)師劉開會試圖告訴我們DNA并不神秘,。它非常微小,,小到不能被肉眼看見,但它卻無處不在,,并主宰了人的一切特征,。人所有的遺傳信息都儲存在DNA里,DNA“生活”在我們身體各部分細胞里,。
DNA的一個特性決定了它可以用來確定人的身份,,它和指紋一樣是獨特的,世界上幾乎沒有兩個人具有一模一樣的DNA,。盡管人與人之間99.9%%的DNA都相同,,但剩下0.1%%的差異可能不同,組成DNA的物質是堿基,,0.1%%的差異意味著有300萬個堿基是獨特的,,在微觀世界,這樣大量的堿基,,足以用來區(qū)別你和我,。
我們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表明親屬之間有相似性,,而他們相似的原因就取決于DNA攜帶著海量的信息,,從父親傳遞給孩子。當DNA決定遺傳特征的秘密被人類發(fā)現以后,,我們就可以“追根溯源”,,通過DNA這個特殊的“標簽”,從一具尸體或一個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尋找到他的親人,。只要能鎖定懷疑對象的范圍,,親屬配合提供DNA樣本,“你是誰”的問題似乎就變得簡單了,。
———DNA鑒定———
羅布泊干尸的發(fā)現,,可以說在科考界甚至全社會都掀起了軒然大波,人們盼望著著名科學家彭加木的失蹤謎團可以由此破解,。隨著干尸DNA鑒定的塵埃落定,,似乎已經離謎底越來越近了。而DNA身份鑒定的過程,,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它需要精密儀器的支持,也需要每一個步驟都準確無誤,。
鑒定過程:提取—擴增—檢測
有人疑惑,,DNA鑒定是抽骨髓還是抽血,或者是剪頭發(fā)就可以?
專家告訴我們,,常規(guī)DNA檢測樣本有很多種,,比如說血液、口腔試子(口腔細胞),、帶毛囊的毛發(fā)(拔下來的毛發(fā)),、肌肉、骨骼,、胎兒組織或者是絨毛組織都可以做,,準確率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提取方法不同,。
個人甚至可以自己在家采樣,,比如拿根消毒棉簽在口腔內側靠臉頰處刮20—40下,取出后,,陰干,,裝于紙質信封;或者是拔自己的頭發(fā)3—5根,,要在頭發(fā)的根部看到清晰的毛囊(發(fā)根部的小白點),,裝于紙質信封寄到相關機構,都可以作為標本進行DNA鑒定,。
劉開會告訴我們,,DNA身份鑒定的過程,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它需要精密儀器的支持,,也需要每一個步驟都準確無誤。簡單地歸納,,就是6個字:提取—擴增—檢測,。首先從樣品中提取出DNA,然后對其進行擴增,,使它多到一定的數量,,能夠達到檢測的要求,最后,,放入機器,,等待結果。目前,,我們所用的檢測儀器全部是國外進口,,擴增的試劑現在已有少量國產的。從技術上看,,最難,、最能體現某個鑒定機構水平高低的是提取的過程,。
理論上說,人身體各部分細胞DNA是相同的,,任何部分的樣品都可以用來提取DNA用于鑒定,。但有的樣品是“難以對付”。“DNA鏈條斷裂,、不夠長度,就很難得到檢測的結果,。”劉開會說,。
羅布泊干尸鑒定:提取樣品是關鍵
各部分細胞DNA存在微小的差別,而這些特征在鑒定過程中可能會影響最終的結果,,從哪一部分提取樣品,?如何提取,?這成了整個鑒定過程的關鍵點,。
備受矚目的羅布泊干尸DNA鑒定,選擇了毛發(fā),、股骨和皮膚三種樣本,。為什么要這樣做,負責該項目華大方瑞司法鑒定中心鄧亞軍接受媒體采訪時進行了解釋,,假設這具尸體確實是彭加木的遺體,,他在沙漠中應該已經有26年的時間,因為尸體常年暴露,,細胞核中DNA有可能已經受到損傷,,而毛發(fā)中可以提取線粒體,線粒體也含有少量的DNA,,由于線粒體DNA是環(huán)狀的,,與線狀的核DNA相比,它更加不容易破壞,,所以,,毛發(fā)中提取的線粒體DNA,給這次干尸身份的鑒定上了“雙保險”,。
而股骨樣本是干尸鑒定樣本的“主力軍”,,鄧亞軍說,由于骨骼的特殊結構,,可以較長時間地保存DNA,。所以對死亡時間比較長的尸體,一般都愿意用骨骼來進行DNA鑒定,。但是,,死亡時間太長,骨骼中的DNA也會降解,而且會受到各種細菌的破壞,,本身骨骼中的DNA就比較難進行提取,。實驗室中對骨骼DNA的提取方法有特殊要求。
至于皮膚組織,,鄧亞軍說這是個“挑戰(zhàn)”,,因為干尸的皮膚已經像皮革一樣,她只是聽說曾經有人曾經從皮革樣的組織中提取出DNA來,,如果她這一次挑戰(zhàn)成功,,將為今后干尸身份鑒定積累新的經驗。
據說,,目前,,檢測工作已經結束,現在需要等待彭加木家人提供比對樣品,,如果拿到樣品,,結果很快揭曉。
———DNA破案———
在偵破刑事案件時,,人們以往熟悉的指紋數據庫往往無法有效地提供比對,,因為在犯罪現場提取的指紋大多數是殘缺不全的,往往達不到認定標準,,但是DNA證據可以,,它能以99.99%%的準確率來鎖定犯罪嫌疑人。
目前,,DNA鑒定技術在刑事犯罪領域得到了極大的應用,。如今,歐美國家都從上世際80年代建立起大量的刑事犯罪DNA數據庫,,我國也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了這項工作,。
DNA數據庫建成以后可以破獲一些陳年舊案,也就是說在很多年前發(fā)現了一些證據,,因為沒有DNA技術不能做出鑒定,,現在可以用DNA技術來認定,把十幾年前的積案破獲,。
據了解,,英國已經為275萬人建立了DNA數據庫,每周可以通過數據庫比對800個犯罪嫌疑人,。在偵破刑事案件時,,人們以往熟悉的指紋數據庫往往無法有效地提供比對,因為進行指紋認定,,必須找夠一定數量的特征相同點,,而在犯罪現場提取的指紋大多數是殘缺不全的,,往往達不到認定標準,但是DNA證據可以,,它能以99.99%%的準確率來鎖定犯罪嫌疑人,。“要是中國13億人的DNA庫能建立起來,那就再不愁案子難破了,。”可能有很多刑警和劉開會有同樣的夢想,。
■新聞緣起
五月二十八日,山西大同市左云縣張家場新井煤礦“5•18”特別重大透水事故調查組成立,。此次礦難中,,井下被困人數為五十六人,公安部門已進行了家屬DNA采樣,,為下一步遺體辨認工作做準備。
四月底,,對疑為中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遺體干尸DNA的分析工作已經基本結束,。目前,關鍵的一步是將分析結果同彭加木親屬協(xié)商進行DNA比對,,以便盡早確定干尸是否為彭加木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