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雙螺旋結(jié)構(gòu)發(fā)現(xiàn)人之一、諾貝爾獎得主詹姆斯·沃森在此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隨著科學的迅速發(fā)展,,希望遲早有一天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張含有個人遺傳信息的全基因組圖譜,從而為人類健康造福,。“這是我們的夢想,。”他說。
基因身份證:目前成本十分昂貴
詹姆斯·沃森1928年出生于美國芝加哥,。1953年,,他和克里克一起發(fā)現(xiàn)遺傳物質(zhì)DNA具有雙螺旋結(jié)構(gòu)。這成為20世紀繼愛因斯坦發(fā)現(xiàn)相對論之后的又一劃時代發(fā)現(xiàn),,標志著生物學研究進入了分子層次,。作為現(xiàn)代生命科學和基因組科學的權(quán)威,在沃森等人的推動下,,“生命登月”工程———人類基因組計劃在過去10多年里成功得以實施,,人類第一次擁有自己的基因圖譜。
人類基因組約有30億個堿基對,,雖然測序成本一直在下降,,但是測定一個人的全基因組圖譜,成本仍然十分昂貴,。雖然有了全人類的基因組圖譜,,但是每個人的基因組仍有不同之處。人們何時能有自己的基因圖譜,?沃森等人提出了將繪制人類全基因圖譜成本降低到1000美元的“夢想”,,“這一天估計要到10年以后才可能出現(xiàn)。”
“當然,,如果把成本降到1萬美元,,也將會有許多人能擁有自己的個人基因組圖譜。”78歲的沃森頭戴一頂頗具特色的布帽侃侃而談,。歲月催人老,,盡管臉上,、手上都出現(xiàn)了明顯的老人斑,但他仍然神采奕奕,,思維敏捷,。
個人基因奧秘即將破譯:“不想聽到壞消息”
去年5月,美國一家公司計劃用一年時間,、花費不到100萬美元繪制出沃森的個人基因組圖譜,。沃森也為之提供了血液樣本。
“目前數(shù)據(jù)已經(jīng)基本完成,,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細化,。”沃森笑著說,“當然,,我不想知道壞消息,。如果(在我的基因圖譜里)發(fā)現(xiàn)了和老年癡呆癥相關(guān)的基因,千萬別告訴我,。”
“基因組學還只是剛剛開始”
對“生物學進入后基因組時代”“基因組學過時”等提法,,沃森明確表示反對,“恰恰相反,,我認為基因組學還只是剛剛開始,。我們要進一步研究人類基因組的個體差異,尤其是要研究腫瘤和基因的關(guān)系,。”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是國際生命科學領(lǐng)域的頂級研究機構(gòu),,被譽為生命科學的圣地。詹姆斯·沃森曾經(jīng)長期擔任這一實驗室的主任,。雖然剛剛從冷泉港“掌門人”位置上退下來,,擔任了實驗室的名譽主席,但沃森仍然對基因組研究一往情深,,“有興趣推動一些特定的科研項目,,尤其是和智力障礙、精神疾病有關(guān)的,。”
“希望中國成為‘第一’”
“上世紀80年代,我第一次來中國時,,主要是參觀旅游,,看了故宮和長城。”談起這次中國之行,,再次訪華的沃森頗有感觸:“這次不再是游山玩水,,而是為了促進科學的發(fā)展。”
連日來,,沃森在北京,、杭州等地作報告,、參觀實驗室,和一些科學家進行交談,。對中國的基因組學研究,,他在首先用“非常不錯”4個字進行評價后話鋒一轉(zhuǎn):“但還不是領(lǐng)導者。”
“NO.1,。”這位權(quán)威專家希望中國能努力在基因組學領(lǐng)域成為“第一強國”,,以自己的高效激勵其他國家進一步推動基因組學和生物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