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炎癥化合物組胺(histamine;備注1)可以由肺中性粒細胞(膿液*的主要組成細胞)大量合成,。
這項在小鼠中首次表明肺中性粒細胞可以大量產生組胺的研究是由舊金山VA醫(yī)學中心(**)肺部和重癥護理醫(yī)學(***)的George Caughey領導完成,。研究發(fā)表在2007年1月期的《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雜志(2005年度影響因子為13.965)上。
“之前一直認為不管是健康還是疾病狀態(tài)下,,肺部組胺主要來自肥大細胞(mast cell),。這類細胞與過敏有關。” Caughey解釋道,。“這個結果可能意味著組胺在呼吸道感染和過敏引起的哮喘,、支氣管炎之間起著橋梁的作用,。”
英文詞匯:
*Pus,,膿液是存在于感染組織中因炎癥反應產生的液體。
**San Francisco VA Medical Center,,SFVAMC
***pulmonary/critical care medicine
備注1:
組胺 histamine 在體內由組氨酸脫羧基生成,。
是最早發(fā)現(xiàn)的自身活性物質,廣泛存在于人體的各組織內,,以皮膚結締組織,、腸粘膜以及肺中的濃度較高。組織中的組胺主要存在于肥大細胞的顆粒中,,血液嗜堿粒細胞中含量也很高,。通常與蛋白質、肝素形成復合物存在于貯存部位,?;瘜W或物理因素可誘使組胺從結合部位釋放,并能引起強大的生物效應,。
內源性組胺的生理與病理作用尚未完全闡明,。組胺是速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以及局部炎癥反應的重要介質,對胃酸的分泌以及心血管反應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丘腦下部,、丘腦,、中腦也存在有組胺,是腦內的神經遞質之一,,可能與調節(jié)醒覺,、心血管、體溫以及神經內分泌功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