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科學院下屬的國家研究委員會于日前發(fā)布一份報告,指出科學家應該首先拋開望遠鏡,,在顯微鏡中尋找外星生物,。這份報告鼓勵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和一些極端環(huán)境——例如黃石國家公園沸騰的溫泉——中進行研究,從而更好地了解與我們自身完全不同的外星生物的潛在化學構成,。這份報告強調,,如果不進行研究工作,,對其毫無了解,,未來一旦在外層空間發(fā)現外星生物,后果將十分危險,。
據美國《科學》雜志在線報道,,這份報告由國家研究委員會的化學家、生物學家,、地質學家以及天文學家共同完成,。報告指出,對外星生物的搜尋工作曾經被地球中心假說所阻礙,,例如,,該假說認為,所有的生命形式都離不開水,。而國家研究委員會提出,,某些液體——例如蟻酸的衍生物氨水和甲酰胺——能夠成為細胞化合物的溶劑。實際上,,天文學家曾在土星衛(wèi)星(土衛(wèi)六)的內部發(fā)現過水與氨水的混合溶液,,該委員會由此認為,這里很可能就是外星生物在太陽系中的一個潛在的“家”,。
這份報告向科學家們推薦了尋找外星生物的3條途徑——實驗室,、野外以及太空?;瘜W家需要在實驗室中利用地球有機體不曾使用的“積木”創(chuàng)造生命,。之前的研究表明,,構成脫氧核糖核酸(DNA)的4種核苷酸(AGTC)并非遺傳學的全部—— 一個由12個字母構成的“字母表”也能夠形成非常完美的遺傳編碼。而對于極端環(huán)境——例如類似火星的智利阿塔卡馬沙漠或北極海域——的野外研究工作,,將能夠發(fā)現與已知生物體的生物化學結構存在巨大差異的新生物,。只有將實驗室工作與野外研究的成果相結合,才能為尋找外星奇異生命形式的空間任務配備更好的“行頭”,。
斯泰特科利奇市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地球學家Katherine Freeman認為,,這份報告“真是太及時了,它明確地指出了尋找外星生命可能面臨的危險”,。佛羅里達州蓋恩斯維爾市應用分子演化基金會的Steven Benner指出,,該報告建議美國宇航局(NASA)關注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他說:“我們?yōu)槭裁丛谶@里,?我們究竟是如何起源的,?這都是一些基礎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