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首臺液相定點基因測序儀在張江高科技園區(qū)問世,這種儀器在癌細胞比例低于20%的樣品中,,能檢測出基因變異,,而目前醫(yī)院使用的基因測序技術,都要求癌細胞數(shù)不得低于40%,。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專家表示,,這一發(fā)明具有廣闊的醫(yī)學應用前景,。
據(jù)研發(fā)人員黃新華介紹,基因測序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關鍵技術,,有基因檢測“金標準”之稱,。一般基因測序主要包括三個步驟:PCR擴增,對待檢測的DNA進行復制放量,;用諾貝爾獎成果“末端終止法”進行測序反應,;對完成反應的基因序列進行毛細管電泳,而后檢測DNA中含有的熒光信號,,即可獲取基因序列的“密碼”,。
經過多年研究,黃新華發(fā)現(xiàn),,在對特定基因位點的測序中,,“金標準”方法中的第三個步驟“毛細管電泳”并不是必需的。如果在第二步“末端終止法”液體測序反應中,,檢測熒光信號的反向信號——淬滅信號,,那么就能獲得基因密碼,不必讓基因序列通過毛細管,,接受長達10小時左右的電泳測序,。根據(jù)這一創(chuàng)新思路,黃新華帶隊發(fā)明一種新型儀器——液相定點基因測序儀,,并申請了國家發(fā)明專利,。
與傳統(tǒng)基因測序儀相比,這種儀器讓基因測序的時間大幅縮短,,從原先的十幾個小時縮短為幾個小時,;其測序成本也大幅降低,僅為目前測序儀的1/3,。而且,,它的測序靈敏度提高了。醫(yī)院檢測腫瘤樣品的DNA變異時,,通常要求癌細胞數(shù)在腫瘤樣品中的比例不得低于40%,,否則檢測結果就可能是“假陰性”。這種儀器在癌細胞比例低于20%的情況下,,將能檢測出DNA變異,。
對于這項成果,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慶華表示,,它在醫(yī)療機構有很好的應用前景,,適用于腫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基因診斷,為靶向治療和個體化用藥提供準確的基因測序報告,。值得一提的是,基因測序儀以及關鍵試劑一直被美國企業(yè)所壟斷,,液相定點基因測序儀的問世,,有望打破這種壟斷局面。(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