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4月14日出版的《環(huán)球科學》報道,,澳大利亞研究人員近日發(fā)表報告,宣稱在中國傳統(tǒng)藥材中發(fā)現“有毒物質”,,其中包括有毒植物,、過敏素和瀕危動物的器官。“美國之音”13日引述報告內容稱,,雖然中國傳統(tǒng)醫(yī)藥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但消費者應該警惕其對身體帶來的危害。這一研究近日發(fā)表在《PLoS遺傳學》上,。據澳大利亞《太陽先驅報》13日報道,,澳大利亞海關近期從旅客身上截獲一批中草藥制成的沖劑、藥丸和藥片,。通過對這些樣品進行分析,澳大利亞默多克大學的研究人員一共找到68種不同的植物成分,?!缎挛魈m先驅報》引述默多克大學教授邁克?本斯的話說,,中國人在制作藥物時對這些植物進行了非常復雜的混合,。其中一些中藥含有麻黃和細辛,而細辛是帶有劇毒的植物,,過量使用會引發(fā)很強的副作用,,“但這些中藥的包裝和說明書上沒有注明藥物的毒性有多大”。
不過,,澳大利亞中藥行業(yè)聯合會會長馬安陽表示,,中醫(yī)藥是非常了不起的學科,但任何一門科學都有它的局限性,,包括西醫(yī)在內,。中醫(yī)也是一樣,也有它的長處和短處,,“扼殺其他傳統(tǒng)醫(yī)學,,對患者不公平”。
據悉,,每年全球消費者花費在中醫(yī)產品方面的金錢總額達到數億美元,,其中通過互聯網渠道購買中醫(yī)藥的比例也越來越大。一些科學家希望通過分析中藥成分,,來發(fā)現新的藥學物質,。2011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fā)現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而獲得拉斯克獎(Lasker award)臨床醫(yī)學獎,,并且離獲得諾貝爾獎只有一步之遙,,因為自1997年以來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獲得者中,,近一半也是拉斯克獎得主。屠呦呦正是從中藥黃花蒿中提取到了青蒿素,,從而獲得了國際醫(yī)學界的肯定,。她的成功也引發(fā)了科學家對于中藥的關注,不少人都希望復制屠呦呦的成功模式,。
對于中藥,,一直以來都有科學家在提出批評意見。他們認為,,部分中藥可能含有天然有毒物質,,例如重金屬污染物,并且中藥添加物當中也有可能含有類固醇類物質,,長期服用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此外,一些科學家通過分析中藥成分發(fā)現,,部分中藥當中含有用瀕危動物器官或者骨骼制作而成的藥材成分,。
在此次研究中,澳大利亞莫道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現代基因測序技術,,對15例傳統(tǒng)中藥材進行了徹底分析,。分子基因學家邁克爾?邦斯解釋稱:“我們從澳大利亞邊境官員繳獲的中藥材中得到了這些樣品,,然后把它們碾磨成粉末,,再從其中提取DNA樣本。”通過觀察分析,,科學家提取了兩個比較具體的基因樣本,,一個是植物當中常見的trnL葉綠體基因;而另一個則是動植物均可保留的16srRNA基因,??茖W家隨即對這兩個基因進行了復制,并且利用測序技術觀察它們的DNA序列,??茖W家通過將測序結果同基因數據庫中的原始數據進行對比,可精確查出這些中藥具體采用了哪些動植物作為藥材來源,。邦斯解釋稱,,“有些時候,我們只有一個特定的DNA,,要想搞清楚其來源真的很困難,,但隨著基因數據庫的不斷擴容,如今這件事情要做起來變得越來越簡單。”
通過對中藥產品進行分析,,邦斯和他的同事共發(fā)現68個不同的植物品種,,其中就包括麻黃屬植物及細辛,二者均含有有毒化學成分,,例如可導致服用者患上腎疾病,、腎衰竭及上尿路癌癥的馬兜鈴酸。目前,,很多國家都已禁止出售任何含有馬兜鈴酸的藥品,。
近期有關馬兜鈴酸能導致腎衰竭及上尿路癌癥的相關研究也引起了科學界的普遍重視。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藥物學家亞瑟,?格羅爾曼本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上發(fā)表論文稱,,馬兜鈴酸也有可能是部分地區(qū)腎病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例如在中國臺灣地區(qū),,馬兜鈴一直被當做中草藥廣泛用于傳統(tǒng)醫(yī)學,,而臺灣地區(qū)的腎病發(fā)病率也高的驚人。此前有調查分析表明,,臺灣腎病患者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有在醫(yī)生處開設過含馬兜鈴屬植物的藥材。
同時,,邦斯和他的同事還發(fā)現,,部分中藥當中存在不能同其他藥物混用的藥品成分,,一旦使用者進行混用,,有可能造成健康威脅。
暨大教授栗原博:中藥需多進行驗證才更有說服力
暨南大學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導師,,暨南大學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所副所長栗原博介紹了現在國際上對中醫(yī)藥的看法以及對于中藥藥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國外藥廠緊盯中國傳統(tǒng)藥物
中藥到底是怎么治病的,?雖然不少人堅信傳統(tǒng)藥物的療效,,但對此卻一知半解。而通過實驗室研究,,中藥的作用方式以及療效已經逐漸被世界認可,。“這幾年,中醫(yī)藥的論文也逐漸受到外國主流學術雜志的重視,,我本人發(fā)過兩百多篇英文論文,,都是在說中藥藥理的,只要你說得正確,,實驗方法得當,,外國人就能認可你。”栗原博認為,,“古代人沒有現代的技術可以驗證藥效,,現代人就有必要用現代的知識和手段來驗證,。”
此前,栗原博教授曾在日本工作過近30年,,他了解到,,日本很多制藥公司都有人全天24小時緊盯中醫(yī)藥,“只要你有效果,,不怕國際上不知道,。”據悉,目前在美國,、歐洲等地,,中藥也逐漸受到重視,“一般中藥作為保健品或者輔助療法,,在國外都有很好的市場,。”
很多藥廠和大學都能作驗證
中藥博大精深,光藥物數目就很可觀,,那么,,怎么證實這些藥都有效呢?栗原博表示,,目前的確很難做到,,“例如茶葉,《神農本草》第一藥就是茶葉,,可以說是百藥之藥,。茶葉中走出了四味廣泛運用的藥,但是光茶葉的成分就有600多種,,而每一片茶葉的成分都可能是不一樣的,,要一一驗證作用是很大的工作量。”正因為如此,,栗原博認為,,中藥目前需要分批進行鑒定,看指紋圖譜,,“這是很多藥廠和大學都能做的,,你每一批的藥物都鑒定好了,中藥也就更有說服力,。”
據介紹,,暨南大學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所發(fā)布了多個有關中藥成分的研究成果,證明了使用中藥后,,實驗動物的癌細胞轉移現象的確在減少,,“我們證實了,這些成分不一定是直接作用在癌細胞,但是中藥的確可以通過改善人的情緒來改善病情,,情緒影響疾病已經被實驗證明了,。”有意思的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還專門寫了一篇英文綜述,,論雞湯的作用,。實驗證實,喝了雞湯的小白鼠能夠控制自己的感情,,心情更加愉悅,,在抑郁的環(huán)境下生存率更高,“普通的雞湯都能有藥效,,更何況是幾千年來驗證過療效的中藥”,。(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