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夜里睡覺時變得像芭比娃娃那么小,醒來后會不會發(fā)現(xiàn)周圍的物體和空間突然都變大了,?人們對自身的感覺是否影響著他所看到的世界,?據(jù)每日科學網(wǎng)近日報道,,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通過實驗首次證明了身體對大腦空間認知的形成有著深刻影響,。研究結(jié)果發(fā)表在開放雜志《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上。
根據(jù)教科書上的解釋,,人們對大小、距離所形成的認知來自于大腦對多種視覺信號綜合處理,、解釋的結(jié)果,,比如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的大小及在視覺領(lǐng)域的運動等。但有一些研究認為,,是人們的自體感覺影響了他對整個世界的認知,,如果一個人個子更高,,距離相對于他就會更短,不過,,這一假設(shè)始終未得到驗證?,F(xiàn)在,這項新研究為這一哲學問題提供了明確答案,。
領(lǐng)導該研究的亨利克·埃若森和同事3年前曾用一種控制感官印象的虛擬現(xiàn)實技術(shù),,實現(xiàn)了“身體交換”錯覺,讓志愿者誤以為自己“靈魂出竅”并“附在”別人體內(nèi),。今年這幫人馬又冒出了新花樣,,利用這種“身體交換”的錯覺技術(shù),讓志愿者體驗了像芭比娃娃那么小,,或一個4米高的巨人所感受的世界,。
研究人員分別用了30厘米、80厘米和400厘米的模特假體和志愿者作“身體交換”,,制造出假體是自己身體的錯覺,,再讓他們對一些障礙物進行估計后閉著眼睛走過障礙物。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的身體很小,,就會過高估計障礙物的大小和距離,;反之,如果他們覺得自己身體很大,,則會低估,。他們通過語言描述、填寫問卷,、手動步行和心理測試等多個方面,,在10項單獨的實驗中定量地確定了各種錯覺效果。
“當志愿者覺得自身很小時,,會認為目標物很大很遙遠,,而感覺自身巨大時,會認為目標物很小很近,。”埃若森也在親身感受了該實驗后說,“即使我們知道其他人的身體有多大,,錯覺也會讓我們誤以為對方是個巨人,,這是一種非常荒誕的體驗,。理論上,,讓人們感覺自身如顯微機器人那么小,或像修理核電站的機器人那么大也是可能的,,這種錯覺效果在實際應用中有著廣闊的前景,。”
埃若森還指出,,盡管視網(wǎng)膜輸入的信號相同,但這種“自體效應”的影響更大,。實驗證明了由自體形成的空間表現(xiàn)和外部空間之間有一種因果關(guān)系,,因此人們對自體大小的感受影響了對整個世界的認知。(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