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亞聯(lián)合共和國日前從全球抗艾滋病抗瘧疾抗肺結核基金會得到5420萬美元的基金,,專門用于協(xié)助坦桑尼亞在3年內完成從周效磺胺(SP)向青蒿素聯(lián)合用藥的抗瘧疾療法的過渡,以提高抗瘧藥物的療效,,阻止瘧疾的傳播,降低瘧疾的致死率,。 坦桑尼亞衛(wèi)生部已決定接受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推薦,,選擇ARTEMETHER和LUMEFANTERINE作為坦桑尼亞抗瘧疾的聯(lián)合用藥組合,并計劃于2006年上半年開始實施向青蒿素藥物的過渡,。坦桑尼亞計劃每年采購1700萬人份的青蒿素類藥物,。 青蒿素類藥物尤其是復方青蒿素藥物的毒副作用低、療效高,、不易引起瘧原蟲的抗藥性,,但由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定的丹麥生產廠家制造的青蒿素藥物價格很貴,超出坦桑尼亞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自2002年以來在坦桑尼亞普遍使用的周效磺胺類藥物兒童每人份售價0.3美元,,成人每人份1美元;而新藥青蒿素類藥物兒童每人份售價1美元,,成人每人份2.5美元,;加之周效磺胺每日用藥只需一次,,而青蒿素則需要每日用藥二次,大大增加了坦桑尼亞低收入患者的經濟負擔,。如果坦桑尼亞政府不給予財政補貼的話,,青蒿素類藥物在坦桑尼亞的售價每人份將高達10美元。 坦桑尼亞是聯(lián)合國評估的世界最不達國家之一,,2003年人均GDP不足300美元,,一天不足1美元,在廣大農村地區(qū),,大多數人一天的生活費用不到1美元,。因此,利用價格差異,,中國產青蒿素類藥物,,尤其是復方青蒿素藥物在坦桑尼亞市場上將大有可為。 如果現在錯過價格差異進入坦桑尼亞以及東非其他國家市場,,二三年后,,中國產青蒿素藥物將失去進入該市場的最佳時機。坦桑尼亞,、肯尼亞及南非等國家已經著手種植青蒿素植物,,準備自己從中提取青蒿素生產抗瘧藥物。坦桑尼亞準備在2005年內種植750公頃青蒿素植物,,而肯尼亞準備種植600公頃青蒿素植物,。這兩個國家計劃在2006年-2007年種植季節(jié),把青蒿素植物的種植面積共同擴大到2000公頃,。 在坦桑尼亞,,每年大約有1600萬至1800萬人次感染瘧疾,約10萬人因瘧疾死亡,,其中70%是5歲以下的兒童,。瘧疾對坦桑尼亞國民經濟所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每年約達3.54億美元,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3.4%,。 (新華社提供,,未經許可,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