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油市場行情在經過數年的下跌和低谷俳徊之后,,終于在去年實現(xiàn)行情逆轉,,止跌回升。價格由每公斤70元,,上漲為每公斤110元,,最高時達120元。雖然以后有所回落,,但最終在90元的價位上穩(wěn)定下來,,比上漲前的價格高出20元,漲幅達28.6%,。2005年春節(jié)過后,,其走勢較快,行情又出現(xiàn)明顯的上漲趨勢,。至此,,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薄荷油市場新一輪的行情上漲將由此拉開序幕。薄荷油經營商機重現(xiàn),;薄荷生產也將迎來那希望的春天,。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今年的薄荷生產不但沒有發(fā)展,,反而嚴重萎縮,。據調查:去年全國薄荷種植面積3萬畝左右,而今年的種植面積還不足2萬畝,。今年全國除山東,、新疆、海南,、河南等次產區(qū)有少量種植外,,其他地方已基本上無人種植。主產區(qū)安徽,、江西的種植面積已降至令人擔憂的程度,。全國最大的薄荷生產基地安徽省太和縣去年種植薄荷5000畝左右,今年已降至不足1000畝,。按每畝薄荷平均單產10公斤計算,,今年全國的薄荷油總產量僅為200噸左右,而全國薄荷油的年需求量為5000噸左右,應為嚴重產不足需,。幸好目前還有一些陳年庫存可以補充需求,。一旦庫存消耗殆盡,又拿什么來彌補需求呢,?——薄荷生產出現(xiàn)如此困局令人擔憂,。為什么會出現(xiàn)薄荷油行情上漲,薄荷種植卻大幅下降的局面呢,?我們帶著這一問題,,經過實地考察和走訪種植戶,找出了如下原因,。 一,、數年低迷 人氣散盡 薄荷油市場行情自1997年下半年開始走下以來至今已達八年時光。在這漫長的八年時間里,,薄荷油價格由高峰時的每公斤500元跌至60元左右的低谷,。在開始下跌時的前幾年,人們還抱有價格回升的希望,。不管價格怎樣下跌,,人們依然義無反顧地種植。誰知這一跌竟持續(xù)了八年,。八年里,,種植戶千辛萬苦地種植薄荷,收獲的卻是汗水和失望,。漸漸地他們對薄荷種植失去了信心,。 二、價格回升仍沒到位 去年下半年,,薄荷油價格雖有所回升,,但最終沒有在每公斤120元的價格上穩(wěn)定下來,而是上升不久又出現(xiàn)回跌,,最終穩(wěn)定在90元的價位上,,而90元的價格種植薄荷的收益就根本不如種植糧食。薄荷油行情的起伏不定,,反復無常又讓種植戶心存疑慮,,望而生畏,最終放棄了薄荷種植,。 三,、產量下降 影響種植 在主產地安徽省太和縣,薄荷剛引種時的單產一般為15公斤,,高時可達20公斤,。由于連年重茬連作,品種退化和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薄荷油產量連年下降,。去年薄荷油單產平均為6.5公斤,最高單產為10公斤,,最低僅為3公斤,。種植薄荷者基本上無利可圖,甚至虧本,。因此,,放棄薄荷生產也是他們無奈地選擇。 四,、費工費時 抑制生產 薄荷生產應為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從播種、管理,、收獲到加工熬油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完全靠人工作業(yè),特別是收獲加工熬油階段正值七月炎熱醒暑,,不但要不分晝夜,,連續(xù)作業(yè),而且要求天氣較好方能完成加工任務,。一旦遇到陰雨天氣,,其間辛苦不說,薄荷油產量還將下降,。一年辛苦,,得不償失,讓人望而生畏,。與其如此,,倒不如種植糧食農閑外出務工;農忙返回機械作業(yè),,三下五除二,,幾天收獲完畢。再返打工路,,逍遙自得,。 五、糧價上升 轉移生產 近年來,,在國家各種惠農政策的鼓勵下,,在糧價上漲的激勵下,農民們發(fā)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隨著我國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進程,,糧食生產上基本實現(xiàn)機械化作業(yè)。機播機收、化學除草,,讓廣大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作中解放出來,,糧價的上漲又增加了農民種糧的收益。據調查:薄荷主產地農民種植一畝糧食(一季小麥加一季玉米)當年可收入1200元左右,。而種植一畝薄荷,,按最高產量10公斤計算,產值僅900元,,且種薄荷比種糧食投資大,,費工費時,麻煩辛苦,。相比之下又比種糧食少收入300元,。如此得不償失,農民們自然而然地放棄薄荷而改種糧食了,。 由此可見,,如果薄荷油行情繼續(xù)維持現(xiàn)有水平;如果薄荷油行情沒有大的飛躍,;如果薄荷油行情不突破每公斤120元的價位,;如果種薄荷的收益不達到或超過種糧的一倍。我國的薄荷生產就可能繼續(xù)萎縮,,甚至有絕跡的可能,。而薄荷油又是重要的醫(yī)藥、化工和食品原料,,在我國的年需求量已達5000噸,,全球的年需求量達1.5萬噸。面對我國薄荷生產的嚴重萎縮形勢,,面面對不斷增長的國內外需求大市場,,讓人不由地感到深深的憂慮——薄荷生產令人憂! (轉摘自“浙江中藥材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