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注冊護士學會(ASRN.org)的一項全國范圍在線調查顯示,截至4月底接受調查的781名注冊護士有41%的人認為,,仿制藥療效不及專利藥。
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多數(shù)情況下仿制藥相對便宜且有療效,。但醫(yī)生認為專利藥和仿制藥的差異有時會影響藥物發(fā)揮作用,特別是在藥物劑量要求非常準確的情況下,。
某些情況下,,患者需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保持一個恒定、精確的血藥水平,對于癲癇,、哮喘,、糖尿病、心臟病,、神經(jīng)疾病以及甲狀腺疾病的患者而言,,換藥可能會打破這種藥物精確的平衡。
有醫(yī)生認為,,在藥物的治療劑量和毒性劑量差別較?。囱芯空咚^的治療窗較窄)的情況下,專利藥通常是最佳選擇,。理論認為,,仿制藥和專利藥是一樣的,因為FDA要求仿制藥必須具有和專利藥相同的質量,、濃度,、純度和穩(wěn)定性。然而,,非活性成分可能是藥物間的差異之一,。
在美國,F(xiàn)DA要求所有的藥物必須滿足安全性,、濃度,、純度和有效性方面的要求。但藥物的化學等效不代表生物等效,,換言之,,同一藥物的兩個不同產(chǎn)品進入人體的方式不可能完全相同,。生物等效性取決于藥物制劑及其如何在體內吸收和代謝,,其他成分也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如淀粉填充劑,、粘合劑等成分,。此外,年齡,、體重,、肝腎腸功能也會影響藥物在體內的吸收。無論如何,,專利藥和生物等效的仿制藥之間血液吸收的平均差異通常是3.5%,,遠小于最低標準,與專利藥間的差異具有可比性,。
當前,,仿制藥銷售占全美處方藥市場的63%。由于仿制藥的售價遠低于相應專利藥,每年能夠節(jié)約數(shù)百億美元,。然而,,仿制藥的擴大使用還與處方藥總價格增長趨緩有關。2007年~2010年間,,約有110種藥物失去專利保護,,預計這些藥物的年銷售額約為500億美元。
據(jù)悉,,藥價上漲對老年患者的影響較大,,老年患者的藥物成本增長率高于其他任何年齡段人群。導致藥物成本增加的因素有很多,,技術進步(如基因技術和生物技術)就是其一,。有觀點認為,使用新的,、較貴的藥物比采用傳統(tǒng)治療(如手術)的總成本要低得多,。(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