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借1萬美元到擁4.8億美元身家
1978年,,基蘭·馬宗達-肖把自家車庫改成小作坊,,開始從木瓜中提取生化酶,,那時幾乎沒有幾個印度人聽說過“生物科技”這個名詞,。而現(xiàn)在,基蘭的公司已經(jīng)成功上市,,躋身世界級生物技術公司行列,,她本人則成為印度最富有的女性。
飽受歧視1萬美元起家
在一個男尊女卑色彩濃重的國家,,女性要想成功往往需要承擔常人無法承受的壓力,。基蘭是一個幸運的女性,,出身中產(chǎn)階級家庭,,父親是一位出色的釀酒師,這讓她能夠接受高等教育,。但當她擁有了印度班加羅爾大學的學士學位和澳大利亞巴拉拉特大學的碩士學位后,仍然沒有人愿意雇用她,。
基蘭決定自己闖事業(yè),。經(jīng)過大約兩年時間的思量和考察,基蘭決定創(chuàng)建一家為釀酒廠提供生化酶的公司,,這就是后來的印度生物科技公司,。
然而,因為是女人,,基蘭的貸款申請被銀行打回了,。她找不到房子做辦公室和工廠,甚至找不到愿意為她工作的人,,因為大家都覺得女人做老板不可靠,。結果,基蘭利用一次參加婚禮的機會纏上了一個銀行家,,軟磨硬泡拿到了1萬美元貸款,。
所有難題中,,最讓基蘭惱火的,是原料供應商的“特別”要求,。他們堅持,,除非這家公司任命一位男性管理者,否則他們就不供貨,。
公司上市市值超10億美元
就這樣,,基蘭的生物科技公司開始蹣跚起步。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該公司已經(jīng)是一個年利潤上百萬美元的行業(yè)先鋒,,足以讓那些當年拒絕基蘭貸款申請的銀行家們檢討自己的投資眼光有問題。
生物科技公司并不滿足于制造生化酶,,還不斷開拓新領域,。首先是用胰島素產(chǎn)品打入生物制藥市場,后來又走出印度,,邁向歐美市場,。
1989年,為了表彰基蘭的杰出成就,,印度總統(tǒng)向她授予了最高公民榮譽獎,。2002年,國際知名咨詢公司安永公司評選她為“醫(yī)療和生命科學領域最佳企業(yè)家”,?!督?jīng)濟學家》稱呼她是“印度的生物科技女王”?!都~約時報》則說她是“印度的創(chuàng)新之母”,。
今年3月,生物科技公司的股票上市,,交易第一天股票被超額認購33倍,,公司當日市值便超過了10億美元。目前,,該公司的總市值為12億美元,,擁有公司40%股份的基蘭當之無愧成為印度第一女富翁,身家4.8億美元,。
業(yè)余愛好就是工作
在一次接受采訪時,,基蘭曾經(jīng)開玩笑地說自己的“業(yè)余愛好”就是工作,她還把自己的丈夫也拉到了公司里,,負責國際業(yè)務,。
基蘭稱,自己的成功并不是機會主義,,而是源于扎實的科技投入,。目前,,該公司共有600多名科學家從事自主專利藥品的研究。公司為此每年投入1600萬美元的研究經(jīng)費,。
與此同時,,生物科技公司也很重視同國際巨頭的合作,目前正與7家歐美大型制藥公司在醫(yī)藥開發(fā)和臨床試驗領域進行合作,。生物科技公司15%的拳頭產(chǎn)品是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