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海醫(yī)藥集團獲得瑞士羅氏抗禽流感藥物“達菲”的授權后,中國第二家授權企業(yè)3月28日也浮出水面,。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此前呼聲最高的廣藥集團出局,而深圳市東陽光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下稱“東陽光”)獲得在中國生產奧司他韋(達菲)的權利,,該企業(yè)對未來產能的保守預計將達到每年上千萬人份,。
銷售限于政府渠道
東陽光是一家以高科技為主的大型股份制民營企業(yè),,同時也是國家發(fā)改委認定的全國100家產業(yè)化示范工程之一,。
和此前上藥集團得到的授權一樣,東陽光此次授權生產“達菲”后,,其使用途徑也只能局限于疫情暴發(fā),。同時,銷售方面也同樣是出售給政府控制的機構和實體,。
對于授權給東陽光,,羅氏(中國)方面表示,其符合羅氏的產品質量規(guī)范,、安全性和管理標準,,同時能夠增加“達菲”的產量。
東陽光副總經理涂浪鷗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去年12月份,,他們向羅氏方面提出了申請,隨后,,羅氏對其進行了一系列嚴格的考察,。目前,東陽光版的“達菲”已經有了自己的名字——“軍科奧韋”,,而今后的銷售渠道將由東陽光自己進行開拓,,同時,使用的商標也將是東陽光自己的商標,。
得到授權后,,東陽光將把生產權授予其兩家關聯企業(yè)——宜昌長江藥業(yè)有限公司(下稱“宜昌藥業(yè)”)和廣東東陽光藥業(yè)有限公司。由宜昌藥業(yè)負責生產“軍科奧韋”的原料,,而制劑方面由兩家企業(yè)同時生產,。
涂浪鷗告訴記者,由于“軍科奧韋”的產能有許多動態(tài)因素,,因此很難估計出具體產能,,但其給記者一個原料生產的預計起點則為一年2~3噸。按此估算,,一年將達到上千萬人份,。而此前,上藥版“達菲”的產能為每月20萬人份,。
但涂浪鷗拒絕向記者透露此次授權的價格,,表示未來的市場預期目前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因為“達菲”的用途比較特殊,而“軍科奧韋”也只能用于疫情暴發(fā),,因此很難預測未來的市場狀況,。
廣藥將繼續(xù)申請
對于廣藥集團此次的出局,羅氏(中國)方面不作置評,。而廣藥方面顯然不愿放棄,。
廣藥集團白云山制藥總廠廠長陳矛告訴記者,目前廣藥方面正在作兩手準備,,一方面,,會繼續(xù)向羅氏提出申請,另一方面,,他們也會繼續(xù)向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申報“達菲”的仿制品“福泰”的批準文號,。
而陳矛表示,廣藥這次沒申請成功,,可能是羅氏不太了解廣藥集團下屬企業(yè)的情況,。而且當時他們向羅氏提出要求,看能否實現原料,、制劑都在白云山制藥股份公司下屬的僑光制藥廠生產,,但羅氏方面沒有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