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藥品的出口能力,,越多越多的德國公司開始選擇印度作為其產品生產基地,,因為這個國家除了能保護藥品專利以外,,還擁有大量有專業(yè)技能的勞動力,,而且原料藥的價格很具有競爭性,。
據印德商會總干事Bernhard Steinruecke透露,到今年八月,,印度與德國之間的貿易額已達到60億歐元,,預計這一數字在年底將突破100億歐。
這其中,,藥品行業(yè)的出口份額占到了15-20%,隨著更多的德國藥企在印度建立生產基地,這一份額一年內有望翻番,。
德國藥品行業(yè)的產值約有450億美元,,相當于印度制藥業(yè)的五倍,占全球藥品產值的10%,。Steinruecke稱,,更多的德國藥企在印度建廠將增大對愛爾蘭,美國,,法國,,瑞士,英國及意大利的藥品出口量,。
德國Merck, Ratiopharm, Schutz dishman Biotech, Gland Pharma 目前已在印度建立了分公司,,Altana Pharma近日宣布也將在孟買設立研發(fā)中心。這些德國藥企希望能在印度生產那些價格不受控制的藥品,,其重點領域將放在心血管,,腫瘤,抗菌素治療藥上,。德國的通用名藥市場目前在歐洲也是占據首位,,但德藥企對于在印度生產通用名藥暫時并不熱心。
Steinruecke稱,,通過獨資或合資的方式建廠均有可能,,不過更多的企業(yè)仍希望能建立獨資企業(yè),這也可能是他們首選印度而不是中國的一個原因,,雖然目前中國的監(jiān)管制度很到位,,成本也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