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艾滋病,,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死亡,。的確,,目前世上沒有哪種藥能夠根治這種疾病,不過,,如果告訴你將來可通過藥物預防這種病,,你相信嗎?記者近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醫(yī)學院吳稚偉教授課題組在抗艾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從具有抗HIV感染活性蛋白中初步確定了16個氨基酸的區(qū)域和抑制艾滋病毒的感染有關。吳教授透露,,預防艾滋病的藥物有望3年后進入臨床,。
艾滋病人血清作實驗試劑
走進吳稚偉教授的實驗室,兩位年輕的博士生身著白大褂,,戴著橡膠手套,,正在分裝從全國幾大合作醫(yī)院運回的血清樣本及其他實驗材料。
“這些都是艾滋病人的血清,?”聽到記者問,,博士生楚鷹解釋:“這些血清已經(jīng)過滅活處理,病毒去掉了,,只剩下抗體,,沒有危險。”他指著手邊的試管說:“這里是40個艾滋病人的血清,,他們身體內產(chǎn)生的抗體有的能抑制病毒的復制,,有的卻不能,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找到能起強烈抑制作用的抗體,,把它甄別出來。”
口腔唾液中含有抗HIV蛋白
吳稚偉的工作室就在實驗室的里間,,辦公桌上堆滿了各種研究資料,。談起這項始于十幾年前的研究,吳教授顯得興致勃勃,。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流行病學分析發(fā)現(xiàn)艾滋病通過口腔唾液傳播的幾率是極低的,或者說基本沒有,。雖然研究人員可以在艾滋病人的唾液里檢測到艾滋病毒的基因,,但從那里分離出來的病毒卻沒辦法去感染別的細胞。這個現(xiàn)象引出一個大膽猜想:口腔里一定含有一些抗艾滋病毒的成分,!
吳稚偉教授在美國紐約大學工作時,,開始從事分離人體口腔下腭唾液的研究,經(jīng)過對唾液成分的研究發(fā)現(xiàn):唾液里含有若干種能抗HIV感染的活性蛋白,,特別是一種稱之為GP340的蛋白質,,能清除口腔里的某些細菌,,對保護牙齒有重要作用。
“蛋白可以由幾百個氨基酸組成,,但一般來說不可能是整個蛋白都直接涉及阻止艾滋病毒的侵入,,真正跟病毒相互作用阻止病毒侵入細胞的可能就那么七八個氨基酸。”吳稚偉教授到南京大學醫(yī)學院后,,帶領課題組和紐約大學繼續(xù)開展“鎖定蛋白GP340特定部位”的合作研究,,現(xiàn)在的研究就是尋找特定的功能單位。
發(fā)現(xiàn)16個氨基酸起關鍵作用
吳稚偉透露,,去年初他們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將具有抗HIV感染的活性蛋白的特定功能單位縮小到原有蛋白的1/10區(qū)域,,并在鎖定的107個氨基酸中又發(fā)現(xiàn)其中的16個氨基酸有可能在抑制艾滋病毒感染方面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
吳教授告訴記者,,原來這種完整的蛋白由1600多個氨基酸組成,,“縮小包圍圈”到16個后,發(fā)現(xiàn)它們抗感染的活性沒有原來的分子高,。經(jīng)研究分析,,估計起作用的有可能是三維結構,而不是線性的多肽,。目前,,課題組還在繼續(xù)確定這個區(qū)段涉及的“最少、必需的氨基酸數(shù)目”以及有可能的三維立體結構,。“要想把它做成藥物,,每少1到2個氨基酸都會在成本上降低不少,同時在合成技術難度上也要低得多,,即氨基酸數(shù)越少越容易合成,。”
據(jù)了解,吳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已在專業(yè)學術雜志上發(fā)表了不少論文,,獲得了學術界專家的認可,。這一藥物何時才能進入臨床?吳教授說,,通過“分子模擬”技術低成本地合成出藥物分子后,,還需要做一系列臨床前研究,確定它的毒性等一系列生化指標,,并完成一系列我國FDA要求的標準化,、質量保證和其他一系列規(guī)范化實驗,爭取3年內進入臨床,。
世界上尚無艾滋預防藥
據(jù)了解,,現(xiàn)在治療艾滋病主要是“雞尾酒療法”,即通過幾種不同的藥物,,把它們組合起來給病人服用,。雖然治療效果不錯,,但存在副作用大、抗藥性和高成本等若干問題,。此外,,這些藥物是針對病毒在體內繁殖的特點,在不同的階段來干擾阻斷病毒的生活周期,,從而達到抑制病毒的復制,,將體內病毒載量控制在最低水平。但這有一個前提:病毒一定要復制才能被阻止,;如果病毒不復制,,藥物機理就沒有辦法實現(xiàn)。所以,,現(xiàn)有的治療手段無法清除病毒,。
吳稚偉課題組研制的新藥則具有預防的功能,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種預防艾滋病的藥物,。談及這一藥物獨特的預防機理,吳教授打了個形象的比方:“病毒有時就像變形金剛,,和細胞相互作用的那部分可塑性比較強,。所有的病毒要進入細胞就要在細胞上有一個受體,病毒上的膜蛋白與這一受體相互作用,。但HIV病毒有個不同一般的特點:在細胞上光有一個受體CD4不夠,,還需要一個共受體。病毒顆粒和它的受體結合以后,,病毒上的膜蛋白會發(fā)生一種結構上的變化,,這種結構變化可以打開它原來隱藏的區(qū)域,使病毒與其共受體結合,,完成侵入細胞的過程,。GP340正是通過和那個打開的區(qū)域相結合,使HIV病毒無法和共受體結合,、融合并進入細胞復制,從而達到預防感染的目的,。”吳教授說,,實際上和現(xiàn)有治療性藥物的根本差別是,這一藥物的機理發(fā)揮作用的時間更靠前,,從而起到預防效果,。他透露,該研究成果正在申請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