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隱形”大國
與其他聲勢浩大的瘟疫不同,,這場名叫結核病的瘟疫仿佛是“隱形”的,。
大多數人覺得它已經遠去了,。作為常年致力于結核病防治的專家,,錢秉中常常會遇到人們疑惑的詢問:“肺結核,,那不是舊社會的病嗎,?”
事實上,,這場看似過時的瘟疫正在悄然卷土重來。3月21日,,衛(wèi)生部發(fā)布了“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現(xiàn)場調查結果”,。其中的數據表明,中國現(xiàn)有超過500萬名結核病活動性患者,,而感染結核病菌的人數則超過5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45%。
“結核病離我們并不遙遠,,”錢秉中說,,“只要你呼吸,你就有可能感染結核病,。”
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得了結核病
100多年前的人們大概很難想象結核病如今被忽視的現(xiàn)狀,。19世紀,結核病可是一種聲名顯赫的瘟疫,。無論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文學家魯迅,,還是文學作品中面容蒼白、咳嗽連連的林黛玉,,都被這種被稱為“癆病”的“白色瘟疫”捕獲,。結核菌可以感染人體的很多器官,但大多數還是感染肺部,。它通過痰液,、飛沫的快速傳播,,吞噬了大量的生命。
可現(xiàn)在,,在大多數人的看法中,,結核病已經不是什么致命的病癥。有人在十幾年后的體檢中才發(fā)現(xiàn)自己曾經得過結核病,。山東的一位初中老師,,肺結核已經發(fā)病了20年,“痰液里布滿了結核菌”,,卻一直堅持給學生上課,。
這讓給他看病的醫(yī)生連連搖頭:“想想看,這20年的時間里,,會傳染給多少學生,?”
錢秉中是比爾及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的駐華代表。這個基金會致力于關注那些“在發(fā)展中國家造成最大疾病負擔和死亡,,并且長期被忽視的疾病”,,肺結核就是其中之一。
長年跟這種慢性傳染病打交道,,錢秉中能夠熟練地介紹這樣一組數字:按照歐洲的研究結果,,一位結核病患者一年可以傳染給10到15個人。不過,,如果放在人口密度更高的中國,,尤其是高峰期的地鐵、公交車,,這樣的傳染速度估計顯然“過于樂觀”了,。
在生物顯微鏡下,瘟疫的“始作俑者”的結核桿菌看起來就像一根根紫色的粉筆,。相比其他同類,,結核菌的繁殖速度十分緩慢。1882年,,科學家羅伯特·科赫之所以能夠發(fā)現(xiàn)結核菌,,就是因為他“足夠有耐心”。這個德國人對著結核菌的培養(yǎng)器皿等了整整一個月,,才在顯微鏡下找到了這種致命瘟疫的源頭,,而他的同行在兩個星期的時候就已經放棄了。
這也就是為什么相比于它的傳播速度,,結核病的發(fā)作并不雷厲風行,。從干燥的痰液進入空氣塵埃,并隨之一同被吸入呼吸道之后,,結核病菌在人體身上的潛伏期大多會長達幾年,,有些人甚至終身都不會發(fā)病,。
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的實驗室里先后誕生了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4種抗結核藥物之后,結核病患者的死亡率和患病人數都迅速下降,,人類也開始信心滿滿地認為“結核病已經被完全征服”,。甚至,科學家們一度樂觀地估計,,到了20世紀末,,結核病就會“完全消失”。
可現(xiàn)在,,人們發(fā)現(xiàn),,看似奄奄一息的結核病不僅沒有日漸式微,,反而以另一種頑強的面目侵襲著人類社會,。2009年,全球有超過2000萬名活動性結核病患者,,有170萬人因為結核病而死亡,。
衛(wèi)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郝陽介紹,中國是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結核國”,,結核病患者占全球的14.3%,。在最近10年的傳染病統(tǒng)計數據中,結核病的患病人數一直與乙肝在爭奪冠亞軍,,結核病的死亡率則僅次于艾滋病,。
更嚴重的是,很多結核病患者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病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王黎霞介紹說,,相比于世界衛(wèi)生組織要求的60%的發(fā)現(xiàn)率,國內的數字在很長時間里一直處于世界倒數幾名,。在上世紀90年代,,只有20%的結核病患者能被發(fā)現(xiàn);而今天,,許多人也并不覺得,,自己咳嗽、低燒的病癥有可能是結核病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