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產(chǎn)程的待產(chǎn)姿勢
不同的姿勢適用在不同的產(chǎn)程,,在第一產(chǎn)程的時候,,也就是說感受到有規(guī)則地宮縮直至宮口開全的時候,這個過程比較漫長,,初次生產(chǎn)的產(chǎn)婦一般需要11~12個小時,,其他產(chǎn)婦則需6~8小時。這個時段,,可以做以下幾種待產(chǎn)姿勢
散步
選擇下床走動的時間,,可以選擇在臨產(chǎn)前的早上,媽媽們可以到醫(yī)院的小公園里散步,,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感受一下溫暖的陽光。前提是一定要有爸爸或者其他人的陪伴,。小編建議,,可以的話,可以由爸爸?jǐn)v扶著悠閑散漫地漫步,。爸爸在這個時候可以給媽媽做一下心理輔導(dǎo),,安撫一下媽媽緊張的心情。同時散步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可以轉(zhuǎn)移對臨產(chǎn)前疼痛的注意力,。
跪
在地上鋪個坐墊或者枕頭之類的,然后跪在上面,。同時使自己俯撐在附近的一個平面上,,例如床或者座椅。高度根據(jù)個人的身高以及舒適感去調(diào)解,,這是姿勢適合臨產(chǎn)早期,,陣痛感不是很明顯的情況下。
朝前坐下
兩條腿分開,,面對椅背坐下,,盡量靠近著椅背,呈環(huán)抱著座椅坐下的的姿勢,。把一個坐墊或枕頭放在椅背上方,,這樣子,媽媽的頭就可是舒服地靠在上面,。同時,,這個動作,使骨盤放寬,,有利于抬頭銜接入盤,。
身體向前跪著
兩腿分開跪下,,跪在床上。媽媽這時候的身體要放松向想,,前面放一堆棉被或枕頭,,媽媽身體的二分之一爬在上面,背部與穿呈平行的狀態(tài),,盡量保持背部的平直,。這個動作能感受到胎兒的重力增加,宮縮力增強,。
趴在地上
用雙手和兩個膝蓋支撐著整個身體的重量,,趴在床上,來回傾斜你的骨盆,,背部不要拱起,。宮縮間隙把頭放在兩臂上休息。
丈夫按壓腰,、背
覺得宮縮很疼痛時,,可以站著依靠在爸爸的身上,與爸爸呈擁抱的姿勢,。要保持著放松和冷靜的狀態(tài),同時爸爸在這個時候要輕輕地按摩著媽媽腰和背等,,緩解媽媽的痛苦,,分散媽媽的注意力。
身體放松,,重心下移
當(dāng)站得比較累的時候,,可以半蹲,呈蹲坐的姿勢,。爸爸這時候在后面,,兩手扶著媽媽的手臂,媽媽就把整個人的力量依托在爸爸身上就行了,,這樣的姿勢,,對胎頭的下降,很有利哦,。這個動作的前提是,,爸爸一定要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承受媽媽的重量。
到了第二產(chǎn)程的時候,,也就是說,,孩子從子宮開全到胎兒娩出階段。
2,、第二產(chǎn)程的待產(chǎn)姿勢
蹲坐式
蹲坐式是最好的一種臨產(chǎn)姿勢,,爸爸在后面坐在凳子上,,媽媽就蹲坐在爸爸的前面,爸爸?jǐn)v扶著媽媽,,這樣的姿勢能使骨盆得到充分張開,,更加有利用地心吸引力幫助把胎兒推出。
直立的坐式
在國外,,直立式是一種常見的分娩姿勢,。坐在床上,背部用枕墊撐起,,張開雙腿,,兩只手可以握著大腿兩側(cè),這樣子身體能更有力量,。向下用力,,當(dāng)宮縮間隙時,背部可以放松并靠在后面的枕墊上,。
臥位
頭部略抬高,,兩腿彎曲,腳踩在架子上,。這是國內(nèi)使用較多的體位,,媽媽躺在床上,兩條腿抬起來張開,,這種體位,,媽媽不會覺得很疲勞,但此姿勢分娩是不利的,,不能充分?jǐn)U張骨盆,,并失去了地心引力的作用,但是卻方便助產(chǎn)人員的操作及胎兒的監(jiān)護,。但是這種姿勢還令產(chǎn)道狹窄,,從而增加難產(chǎn)的機會,外陰更容易發(fā)生撕裂,,側(cè)切的幾率會相對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