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應(yīng)該知道定期泡腳對人體的好處,因為在人的腳掌上有大量的穴位以及經(jīng)絡(luò)分布,,定期進行泡腳可以有效去除人體中的寒氣,,而且還能夠起到緩解身體疲勞的作用。而在艾灸的過程中,,患者可以根據(jù)自身不舒服的部位,,選擇不同的艾灸部位。那么如果患者艾灸腳底的話,,對身體又有怎樣的好處?
1,、艾灸足底有什么好處
1.1、溫補腎陽:艾灸整個腳對身體有補充陽氣的作用,。
1.2,、引火向下:艾灸整個腳對去火有很大的作用。
1.3,、改善睡眠:艾灸整個腳對睡眠有很大的幫助,。提高睡眠質(zhì)量。
1.4,、治療腳氣:艾灸整個腳,可以祛除腳氣的作用,。
1.5、改善亞健康:艾灸整個腳對整個身體,可以起到恢復(fù)神氣的作用,。
2,、艾灸足底的方法是什么
2.1、懸灸法:將艾灸點燃后放于涌泉穴上方約2~3厘米左右施灸,以無灼痛感為宜,一般每次兩側(cè)涌泉穴各灸5~10分鐘,。隔日灸1次,。
2.2、按摩法:患者睡前用熱水泡腳10分鐘,擦干后,用手掌擦涌泉穴,使局部產(chǎn)生熱感,每次每穴5~10分鐘,每日1次,。高血壓患者擦熱涌泉穴后,再用拇指指面著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揉,。每次每穴10~15分鐘,每日1次。
3,、艾灸足底要注意什么
3.1,、艾灸多用于虛癥寒癥陰癥為主的疾病,陰虛陽亢,邪熱內(nèi)盛,熱癥和實癥不適合,3年陳艾條適用于身體保健,經(jīng)期,高熱病人,大饑大飽,過度疲勞,身體紅腫的人不適宜用艾灸;
3.2、顏面五官,心臟大血管處,心經(jīng)區(qū),陰部及重要經(jīng)腱,關(guān)節(jié)活動處,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險或留疤痕影響功能;
3.3,、灸的順序:先陽后陰,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頭面軀干后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3.4,、不要急于求成,一次灸過多穴位,灸過長時間。治療某種疾病要嚴(yán)格按照治療該病的要求去灸,。
3.5,、溫灸后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nèi)毒素;8、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nèi)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哪些人群適合艾灸
1,、寒性體質(zhì)(手腳冰涼,、精力不濟、易受寒,、怕冷,、腹瀉等);
2、痰濕體質(zhì)(形體臃腫,、大腹便便,、頭昏懶言,嗜睡乏力,身粘肢重,無名包塊、水腫,、濕疹,、大便粘滯等);
3、虛性體質(zhì):虛性疾病中的氣虛,、陽虛,、血虛、陰陽兩虛,、真寒假熱,、浮陽外越等均宜灸之(略而言之,除了陰虛,其他的虛都適合);
4、因寒所致的各類疾病(感冒風(fēng)寒,、風(fēng)濕骨痛,腰冷膝涼,飲食生冷腹痛,寒性痛經(jīng)……);
5,、普通人三十歲后,體內(nèi)真元漸虛,宜經(jīng)常進行保健灸培元固本,益氣延年。(唐·王燾在《外臺秘要》中就提到:“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陽氣逐漸衰弱,所以三里下氣也,?!本褪钦f,30歲以上的人陽氣逐漸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補氣壯陽,不然會出現(xiàn)氣短、兩眼昏花等現(xiàn)象,。)又如活了102歲無疾而終的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講述養(yǎng)生的心得也重點指出:“若要(身體)安,(足)三里常不干”,。
總之,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剛出生的嬰幼兒都可以艾灸,長生鶴艾條認(rèn)為只要是寒性,、虛性體質(zhì),或者是要治療因為受到濕寒或寒邪而導(dǎo)致的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