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已成為人類健康的第一大殺手,,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學基礎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昨日,,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該校生物工程學院王貴學教授團隊在該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將仿生技術運用于納米藥物的開發(fā),,將納米藥物用“紅細胞膜”包起來,有效抑制了動脈粥樣硬化的惡化,。
11秒就有1人因心血管病死亡
心血管病是目前人類健康的第一大殺手,,在中國平均每11秒就有一個人因為心血管病死亡
動脈粥樣硬化(AS)是一種典型的慢性炎癥性血管病變,是腦血管病,、冠心病和外周動脈疾病等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共同病理學基礎,。在心血管疾病領域的研究,王貴學教授很有權威:“心血管病是目前人類健康的第一大殺手,,在中國平均每11秒就有一個人因為心血管病死亡,,而心血管病主要病理基礎源于動脈粥樣硬化。都說10年磨一劍,,我跟它已經斗爭了20多年了,!”
王貴學教授介紹,目前對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治療,,主要還是以口服降脂或抗炎藥物抑制其發(fā)生和發(fā)展,。但口服的藥物存在利用率低、見效慢,、毒副作用等問題,。王貴學稱,利用納米藥物治療心血管疾病已進入大家的視野,,納米藥物雖然優(yōu)勢很多,,比如可以增溶藥物,提高藥物半衰期,,改善藥物體內分布,,降低毒副作用等。但納米藥物與傳統(tǒng)藥物一樣,,人體容易認定其為“異己”進行排除,,因此很難高效靶向輸送藥物到特定病變部位。
給納米藥“包膜”成功逃避排異
“狼”要進入人體去消滅疾病,,那么就要躲過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給“狼”穿上了一件“羊”的外套,它就能成功躲過人體的“檢查”
如何幫助納米藥物逃避排異,,王貴學教授團隊將重點放在仿生技術上,,構建具備藥物緩釋、長效血液循環(huán)及高靶向的仿生納米藥物,,他們首次把紅細胞膜包裹的仿生納米藥物運用于動脈粥樣硬化上,。王貴學把這稱之為——仿生納米療法:基于紅細胞的核-殼結構納米復合物用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治療,。通俗的講,就是對納米藥物進行“包膜”,,這樣就可以成功逃避人體排異現象,。
“這個藥呢,,就是一只披著羊皮的狼,。”團隊吳偉副教授對該項研究作了個有趣的比喻,,“我們將這種仿生納米藥稱為‘狼’,,‘狼’要進入人體去消滅疾病,那么就要躲過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給‘狼’穿上了一件‘羊’的外套,,它就能成功躲過人體的‘檢查’,減少藥物用量,,提高藥物選擇性遞送能力,,這樣可提高藥物治療作用,并降低藥物副作用,?!?/p>
吳偉告訴記者,之所以會選擇紅細胞,,也是根據團隊前期多年的研究積累,、通過充分的文獻調研和論證后決定的。紅細胞是人體長效血液循環(huán)功能的代表,,在血液中含量很大,,壽命也很長。通過小鼠模型實驗的研究,,該團隊發(fā)現,,該仿生納米藥具有顯著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發(fā)展的治療作用,并且在長期的治療中安全,、無毒副作用,。“通過實驗的數據發(fā)現,,仿生納米藥的靶向效率約是以前的2倍,,治療效果是未包膜納米藥物的3倍,傳統(tǒng)裸藥的6倍,?!?/p>
未來探索出更多的治療方法
目前只是研究出了“羊皮”,今后可以進一步研究“綿羊皮”“山羊皮”等偽裝,。
據了解,,該研究結果是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納米藥物治療提供一種新的設計思路,,有助于個體化及精準化動脈粥樣硬化治療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及潛在的臨床應用價值,。
4月24日,,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王貴學教授團隊的實驗研究論文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發(fā)表。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王溢博士介紹,,該研究前后大約用了4年,。今后真正用在人體上,可以將心血管病人的血液抽出,,做成仿生納米藥物后,,再對其自身進行治療,這都是可以實現的,。
這項研究是一種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新途徑,。王溢稱,他們還會繼續(xù)進行更高效靶向的探索,?!斑@次選擇的是紅細胞,今后還可以選擇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細胞,。比如巨噬細胞,,這樣就可以更準確地針對動脈粥樣硬化進行治療?!蓖跻绺嬖V記者:“簡單來說,,目前只是研究出了‘羊皮’,今后可以進一步研究‘綿羊皮’‘山羊皮’等偽裝,,以便于探索出更多的治療方法來為人類的健康服務,,攻破心血管病的臨床治療難題?!保ㄓ浾?周小平 畢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