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炎平喘藥
適用于緩解、消除或預防支氣管哮喘的藥物。主要適應證為哮喘和喘息性的支氣管炎,。
1.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
其中異丙腎上腺素不得隨意增大藥物劑量。異丙腎上腺素對β1和β2受體均具有明顯激動作用,,對α受體幾乎無作用,,其松弛支氣管平滑肌作用比腎上腺素強。吸入給藥1分鐘起效,可維持1~2小時,,主要用于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
常見不良反應有心率加快、心悸,,為β1受體激動興奮心臟所致,。有肌震顫現(xiàn)象,與激動骨骼肌上的β2受體有關(guān),。長期反復應用時平喘作用降低,,但心臟對藥物的反應并不降低,因此任意增加劑量,,可產(chǎn)生嚴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室顫而死亡。尤其是當患者嚴重缺氧時,,心肌更為敏感,,應特別注意。
2.茶堿類
茶堿類藥物屬于黃嘌呤類藥物,,為常用的平喘藥物,,可以:①松弛氣道平滑肌;②改善呼吸功能;③強心作用;④此外還有微弱的利尿作用,適用于心源性哮喘,。
茶堿類發(fā)揮舒張支氣管作用的安全范圍為10-20mg/L,。超過20 mg/L時不良反應明顯增加。早期多見有惡心,、嘔吐,、頭痛、不安,、失眠,、易激動等,嚴重時可出現(xiàn)心律失常,、精神失常,、驚厥、昏迷,,甚至出現(xiàn)呼吸,、心跳停止而引起死亡,一旦發(fā)現(xiàn)毒性癥狀,,應立即停藥,。茶堿類的生物利用度和消除速度個體差異較大,因此氨茶堿使用中不得隨意增大藥物劑量,,臨床用藥應定期監(jiān)測血藥濃度,及時調(diào)整用量以避免出現(xiàn)茶堿類中毒反應,。
3.糖皮質(zhì)激素類
糖皮質(zhì)激素是目前治療哮喘最有效的藥物,。糖皮質(zhì)激素具有強大的抗炎和抗過敏作用,,分為全身性應用激素及表面激素。
全身性應用激素是治療哮喘急性發(fā)作和中重度哮喘的重要藥物,,其不良反應較多,,應掌握好應用指征,隨意增大劑量可能導致內(nèi)分泌紊亂,、糖尿病,、二重機會感染、消化道潰瘍,、激素依賴等不良反應,。表面激素則避免了全身性不良反應。但近年來發(fā)現(xiàn),,長期吸入糖皮質(zhì)激素亦能使氣道上皮基底膜變厚,,平滑肌增生,不可逆地增加氣道反應性,。
4.抗膽堿藥
代表藥物為阿托品,,為阻斷M膽堿受體的抗膽堿藥,能解除平滑肌的痙攣;抑制腺體分泌;解除迷走神經(jīng)對心臟的抑制,,使心跳加快;散大瞳孔,,使眼壓升高;興奮呼吸中樞。呼吸科一般用作麻醉前給藥,,可減少麻醉過程中支氣管黏液分泌,,預防術(shù)后引起肺炎,并可消除嗎啡對呼吸的抑制,。
阿托品用較大劑量可輕度興奮延髓和大腦,,2-5mg時興奮加強,出現(xiàn)焦慮不安,、多言,、譫妄;中毒劑量常致幻覺、定向障礙,、運動失調(diào)和驚厥等,,也可由興奮轉(zhuǎn)入抑制,出現(xiàn)昏迷及呼吸麻痹,。急救口服阿托品中毒者可洗胃,、導瀉,以清除未吸收的阿托品,。興奮過于強烈時可用短效巴比妥類或水合氯醛,。呼吸抑制時用尼可剎米。另外,可皮下注射新斯的明 0.5-1mg,,每15分鐘1次,,直至瞳孔縮小、癥狀緩解為止,。
對阿托品類藥物過敏者應避免使用,,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患者宜慎用。目前臨床用于COPD治療的抗膽堿藥主要有異丙托溴銨,、噻托溴銨,,且以吸入為主。
鎮(zhèn)咳藥
作用于咳嗽反射的中樞或外周部位,,抑制咳嗽反射的藥物,。
1.可待因
可待因又稱甲基嗎啡,是阿片所含的生物堿之一,,是目前有效的鎮(zhèn)咳藥,。主要用于劇烈的刺激性干咳,也用于中等強度的疼痛,。作用持續(xù)4-6小時,,過量易產(chǎn)生興奮、煩躁不安等中樞興奮癥狀,。久用也可成癮,,應控制使用。
2.右美沙芬
為中樞性鎮(zhèn)咳藥,,強度與可待因相等或略強,。無鎮(zhèn)痛作用,長期服用無成癮性,。治療量不抑制呼吸,,不良反應少見。過量時可有中樞抑制作用,。
祛痰藥
能使痰液變稀而易于排出,。能增加呼吸道分泌,稀釋痰液或降低其黏稠度,,使痰易于咳出,,改善咳嗽和哮喘癥狀。因此,,祛痰藥還能起到鎮(zhèn)咳,、平喘作用。
1.氯化銨
口服刺激胃黏膜的迷走神經(jīng)末梢,,反射性地增加呼吸道腺體分泌,,使痰液變稀而祛痰,。很少單獨使用,多配成復方制劑應用,。服用大量時可產(chǎn)生酸中毒,。潰瘍病及肝、腎功能不良者慎用,。
2.乙酰半胱氨酸
為半胱氨酸的N-乙酰化物,,能使黏痰中連接黏蛋白肽鏈的二硫鍵斷裂,,使黏蛋白分解成小分子的肽鏈,使痰的黏滯性降低,,易于咳出,。吸入用于黏痰阻塞氣道、咳痰困難者,。緊急時氣管內(nèi)滴入,,可迅速使痰變稀,便于吸引排痰,。有特殊臭味,,可引起惡心、嘔吐,,可導致支氣管痙攣,,加用異丙腎上腺素可以避免。支氣管哮喘患者應慎用,。滴入氣管可產(chǎn)生大量分泌液,,故應及時吸引排痰。霧化吸入時不宜與鐵,、銅,、橡膠和氧化劑接觸,應以玻璃或塑料制品作噴霧器,。也不宜與青霉素,、頭孢菌素、四環(huán)素混合,,以免降低抗生素活性,。
所以在應用藥物的過程中,不可誤認為盲目加大藥物劑量就能提高療效,,疾病就會好得快,。應從“最低劑量、最少次數(shù)”開始,,不得隨意自行加減藥物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