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是嘌呤代謝的最終產(chǎn)物??崭寡蛩嵘?,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稱為高尿酸血癥。隨著尿酸水平的升高,,過飽和的尿酸鈉微小結晶析出,,可沉積于關節(jié)、腎等,。我國痛風患病率在1~3%,,男女比例為15:1,呈逐年上升,、逐步年輕化趨勢,。痛風可并腎臟病變,、常伴發(fā)高脂血癥、高血壓病,、糖尿病,、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等。
一,、痛風的診斷
血尿酸水平,,是診斷痛風的重要指標,但需要結合臨床特征和影像學資料綜合分析,。這是因為:許多高尿酸血癥患者不出現(xiàn)痛風,,也有許多痛風發(fā)作者的血尿酸水平不高。
二,、痛風的治療
1,、急性發(fā)作期:NSAIDs是首選藥物;有NSAIDs禁忌癥時,單用小劑量秋水仙堿;糖皮質激素,,適用于NSAIDs和秋水仙堿不耐受或無效的患者,。
2、緩解期:急性期癥狀緩解(約2周)后,,再開始降尿酸治療,。血尿酸控制目標值<360μmol/L,小于300μmol/L有利于痛風石的溶解,。
3,、降尿酸治療初期(3~6個月):建議使用小劑量秋水仙堿預防急性痛風發(fā)作。
4,、降尿酸藥聯(lián)用:單藥治療(促尿酸排泄藥,,或抑制尿酸生成藥的一種),不能使尿酸達標者,,可聯(lián)合使用促尿酸排泄藥和抑制尿酸生成藥,。
5、痛風急性發(fā)作后24小時內,,就應該給予藥物治療(NSAIDs,、秋水仙堿和糖皮質激素的一種)。急性發(fā)作期已使用的降尿酸藥可以繼續(xù)使用,。
6,、飲食治療:飲食控制僅可使血尿酸降低60μmol/L。禁酒,、戒煙,、防止劇烈運動或突然受涼、限制甜味飲料,、控制體重,,遠遠比控制含嘌呤高的蔬菜更重要,。
三、常用藥物
1,、單藥,、小劑量秋水仙堿(1.5~1.8mg/日)的療效與大劑量秋水仙堿的療效相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
2,、單藥、小劑量的秋水仙堿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與小劑量秋水仙堿+非甾體消炎藥的療效并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
3,、當秋水仙堿與肝藥酶CYP3A4或p-糖蛋白抑制劑合用時:克拉霉素、環(huán)孢素,、維拉帕米,、地爾硫卓合用時,建議秋水仙堿的劑量減少50~70%,。
4,、別嘌醇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嚴重超敏反應綜合征的發(fā)生率為0.07%,,其死亡率高達20~30%,,應從小劑量開始(≤100mg/日)。
5,、堿化尿液:使用促尿酸排泄藥,,推薦將尿PH值維持在6.2~6.9,以增加尿酸的溶解度,。碳酸氫鈉,,起始劑量0.5~1.0g,口服,,3次/日,,與其它藥物相隔1~2小時服用。
四,、可升高尿酸的藥物
特別提醒:盡管小劑量阿司匹林可升高尿酸,,但作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手段不建議停用。—《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治療中國專家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