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在我國是常見病之一,,多見于嬰幼兒,、孕婦及老年人。常見的貧血類型有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貧血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病因不同,用藥不同,,治療過程注意事項亦不同,。
首先看一下常見的貧血原因:
當體內(nèi)缺鐵時,紅細胞數(shù)量不少,,但血紅蛋白合成減少,,造成缺鐵性貧血;當體內(nèi)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等造血因子,或使用葉酸拮抗劑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等藥物時,,會導(dǎo)致巨幼紅細胞貧血;當骨髓造血功能低下時,導(dǎo)致再生障礙性貧血,。明確了病因后,,再對癥下藥。
缺鐵性貧血用藥注意事項:
首選口服吸收較好的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琥珀酸亞鐵等二價鐵鹽??诜F劑宜餐后或餐時服用,,從而減少惡心、嘔吐,、腹痛,、食欲減退等胃腸刺激;口服鐵劑服用后應(yīng)漱口,防止牙齒變黑;口服鐵劑期間,,大便顏色會發(fā)黑,,應(yīng)注意與上消化道出血相區(qū)別;老年人胃酸分泌減少,使鐵劑吸收減少,,可以適當增加口服鐵劑用量;顆粒劑不應(yīng)用熱水沖服,,以免影響其吸收。
影響鐵劑吸收的因素:鐵劑與抗酸劑碳酸氫鈉,、磷酸鹽及濃茶等含鞣酸的食物同服,,會引起鐵劑沉淀;與四環(huán)素、氟喹諾酮,、青霉胺及鋅劑等藥物同服,,可影響它們的吸收,。服用鐵劑時,不與上述藥物同時服用,。
促進鐵劑吸收的因素:維生素C,。因此服用鐵劑時,可與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或維生素C片同用,。
特別注意:補充鐵劑至血紅蛋白量達正常值后,,仍需補充3~6個月,以補充貯存鐵量;但不能盲目補鐵,,并非越多越好!補鐵過量會引起細胞缺氧,、酸中毒、休克和心功能不全等,。因此,,補鐵過程中,應(yīng)定期檢測血紅蛋白量,、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血清鐵蛋白及血清鐵測定,。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用藥注意事項:
缺乏維生素B12的患者,,可單用維生素B12治療貧血;如缺乏葉酸,補充葉酸須同時補充維生素B12,,否則不但不能阻止因缺乏維生素B12引起的神經(jīng)癥狀,,還會因過度消耗維生素B12,進一步加劇神經(jīng)損害,。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治療中,,血紅蛋白上升至一定程度也要補鐵;補充葉酸或維生素B12后會引起低血鉀,應(yīng)同時補充鉀鹽,,但高氯酸血癥者或代謝性酸中毒者不用氯化鉀,,可用枸櫞酸鉀或門冬氨酸鉀鎂。
因維生素C可阻礙葉酸的胃腸吸收,,且破壞維生素B12,,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時,不可同時服用維生素C;氨基糖苷類,、對氨基水楊酸類,、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及秋水仙堿等藥物減少維生素B12吸收,,應(yīng)避免同時使用,。
Tips
準媽媽要注意:
美國FDA對妊娠婦女使用維生素B12安全性分為C級,應(yīng)避免使用;小劑量葉酸有助于預(yù)防胎兒神經(jīng)管畸形,,安全性為A級,,但劑量超過0.8mg,,則為C級,可能會對胎兒有害,。
記住哦:
如果您發(fā)現(xiàn)自己近期頭昏,、耳鳴、失眠,、面色蒼白等,,懷疑貧血,用藥前,,應(yīng)到醫(yī)院做相關(guān)檢查,,確定缺乏貧血類型,缺乏何種物質(zhì)及其程度后,,再進行食療和藥療,。不能盲目自行用藥,以免加重貧血,,或過量用藥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