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衛(wèi)視新推出的親子互動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十分火暴,,節(jié)目中5位明星爸爸帶著各自的兒女體驗不同生活場景,在各種不熟悉的環(huán)境中既當?shù)之攱?,星爸一秒變“囧爸”?
在嘆服湖南衛(wèi)視選題策劃包裝制作之精妙的同時,,我們也可從中管窺父親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那么,,父親在兒童成長中究竟是怎樣神一般的存在呢,?
爸爸,孩子需要你 細心的觀眾會發(fā)現(xiàn),,這個節(jié)目完全沒有媽媽參加,,只有笨手笨腳的爸爸在為孩子扎辮子、煮飯,。為什么這么安排,?難道媽媽對孩子的成長不重要?當然不是,。事實上,,在孩子成長中媽媽承擔了更多的教育責任,爸爸則因為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陪孩子,。孩子不禁要問:爸爸們都去哪兒了呀?
母愛不能完全代替父愛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早期發(fā)展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依戀形成,。依戀是指幼兒尋求并企圖保持與另一個人親密軀體聯(lián)系的一種傾向,是在滿足愛的需要中建立起來的一種積極的情感聯(lián)系,,對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一般情況下,母子依戀是主要的依戀形式,,但研究表明父子依戀對兒童的健康成長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只是影響范圍不同而已。
心理學研究專家Lamb認為,,兒童與母親的關系主要建立在母親的撫養(yǎng)之上,,而與父親的關系更多建立在活躍的游戲中。所以,,兒童在遇到痛苦時更多地找母親尋求安慰,,而想玩時則更多地想到父親。父親缺失就會使兒童缺少與父親游戲的經(jīng)驗,進而影響兒童心理發(fā)展,。
同時,,兒童時期是性別角色形成的關鍵時期。性別角色不同于生理性差異,,指的是符合社會期望的品質特征,、思想方式和一定行為模式。典型的男性應該是力量的和有氣魄的,,女性則是溫情與體貼的,。
美國心理學家柯爾伯格認為性別角色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形成的,。男孩模仿父親,,女孩模仿母親。父親對男孩性別角色形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研究表明女孩的女性氣質是由男人的接納與贊許來定義的,,所以父親對女孩的性別角色形成也同樣重要。不得不說,,一個好爸爸能使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
什么時候最需要爸爸 節(jié)目組選的小孩年齡均在4~6歲,,發(fā)展心理學中將這一年齡段歸為學齡前期,。這個時期,他們對周圍事物有著強烈的興趣,,好奇,、好動又好問,,喜歡模仿成人的舉動,,且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要求獨自活動,,但他們的知識,、經(jīng)驗和能力有限,因此,,常與愿望產(chǎn)生矛盾,。而游戲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最好形式,所以游戲是培養(yǎng)小兒智力,、體力活動的最基本方式,。
父親角色理論認為,父親在兒童成長中最基本的角色是游戲玩伴,,父親的主要撫養(yǎng)行為就是與兒童游戲,,滿足兒童對刺激、興奮活動和探索外部世界的需要,可以說父親是孩子們的第一個“小伙伴”,。所以為工作忙碌的爸爸們,,在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抽時間陪他/她玩游戲吧,小伙伴們需要你,。
在游戲中制造成長正能量 游戲能誘發(fā)兒童對外部世界的好奇,,父親參與游戲能使兒童逐漸減少對母親的依戀,使兒童勇于探索不同的世界,;而成功的探索經(jīng)驗又會使他們獲得信心,,面對陌生環(huán)境時表現(xiàn)出勇氣。
另外,,研究者認為與父親相處時間多的兒童比那些與父親在一起時間少的兒童,,有更高的認知技能和社會技能,其心理調適能力更好,,較少出現(xiàn)心理困擾,。心理學研究專家Zigler的研究表明,經(jīng)常與父親接觸玩耍的孩子更多地表現(xiàn)出勇敢,、自信,、意志堅強等良好的人格品質,有更高的生命激情,。
可見,,在和父親的游戲中成長,孩子們不僅能收獲身心健康,,更能塑造健全的人格和社會技能,,甚至有益于他們的智力發(fā)展。所以說爸爸是個正能量制造者,,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多一些陪伴多一些愛 古語云:“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备赣H對于孩子的發(fā)展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實現(xiàn)這一作用的有效方式則是簡單的兒童游戲,。所以工作繁忙的父親們,,何不把這當作一個放松的好機會,多陪陪孩子,,一舉兩得,,還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發(fā)展,何樂而不為呢,?
(摘自中科院心理所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