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曉麗
近日,,中國肺癌南北高峰論壇在京召開,。目前,,肺癌已成為中國第一癌癥死因,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迅速上升在近10年尤為明顯,。
與會專家稱,,有明確證據顯示吸煙導致的癌癥有13種,包括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口腔癌等,。全球11億煙民中中國占3.5億。其中15歲以上人群總吸煙率高達33.5%,,這與國際社會的控煙目標相距甚遠,。
國際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戒煙10年后,,患肺癌的危險性比繼續(xù)吸煙者降低一半,。中年以前戒煙,可減少90%以上由煙草引起疾病的風險,。對吸煙者來說,,戒煙當然越早越好,但決心戒煙,,任何時候都不晚,。
吸煙是一種成癮的行為,戒煙也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控煙,,除了需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還應該通過經濟手段:提高煙草稅、上漲卷煙價格,、有效降低煙草消費量等,,從而抑制吸煙者的煙草消費需求。
我國50%的吸煙者購買5元/盒或者更低價位的卷煙,,這說明我國大多數吸煙者的卷煙花費處于很低的水平,。過低的價格使得很多初嘗煙草的消費者沒有經濟負擔,容易上癮,。卷煙調價空間很大,應該提高卷煙零售價以影響吸煙行為,。
從吸煙率與肺癌死亡率的統(tǒng)計圖表中,,可以看出吸煙率與死亡率有明確的正相關性,,但由于吸煙和死亡有明顯的時間差,其延遲效應需要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才會顯現,。
顯而易見的幾項“第一名”倒是值得大家反思:中國的煙草種植面積,、收購量、產量,、卷煙消費量,、煙草利稅,都是世界第一,,而我國死于煙草相關疾病的人數,,仍然是第一。
我國的煙草行業(yè)現狀是稅高價低,,提高卷煙價格,,實行“價稅聯(lián)動”,則可以在抑制私人煙草消費需求的同時,,增加政府稅收,。
加強控煙立法是減少吸煙者數量、促進戒煙的又一舉措,。2006年1月,,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決定批準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生效,《公約》是我國政府鄭重簽署的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有關控煙的具有法律效用的國際公約,。
按照《公約》的要求,五年內須采取和實行有效的立法,、行政或其他措施,,以防止在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內公共場所接觸煙草煙霧,。但目前我國僅有極少數城市頒布了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guī)定,涉及的公共場所范圍很少,,且大部分都不包括工作場所,、餐廳、酒吧等,。此外,,對違反規(guī)定的單位或個人的處罰過輕。
政府應加快制定專門針對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全國性法律法規(guī),,而不是僅在某些條款和細則中體現相關規(guī)定,。這也是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該有的履行公約、完成承諾的積極表現,。
上世紀50年代至今,,西方國家經歷了肺癌人數的持續(xù)增長到平穩(wěn)回落,。癌癥似乎是社會進步必須付出的代價。中國的18億畝耕地將來要養(yǎng)活近15億人口,,各種促進糧食產量的辦法,,與我們的身體和癌癥的發(fā)生存在什么關系,仍有待研究,。
尚處在發(fā)展期與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希望疾病的發(fā)生不要重蹈歐美國家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