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紀念斯隆凱特琳腫瘤中心 McCormick 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期望他們的研究數(shù)據(jù)都能用于支持低風險 DICS 的兩種治療方案,。研究結果既支持不輔助放療,,又說輔助放療能夠進一步顯著降低乳腺癌復發(fā),。該研究線上發(fā)表于 2015 年 1 月 20 日出版的 JCO 上。
該研究觀察的首要終點指標為 DCIS 患者行乳房腫塊切除術后患側局部復發(fā)情況,。該研究共納入了 585 例女性受試者,,其中 RT 組有 287 例,觀察組有 298 例,。隨訪中位時間為 7 年,,受試者平均年齡為 58 歲。RT 組局部復發(fā)較少,,僅為 2 例,,而觀察組有 19 例。在第 7 年時,,RT 組復發(fā)率為 0.9%,,而對照組高達 6.7%。
McCormick 博士及其同事研究結論為兩組復發(fā)率都很低,,但 RT 組要更低,。所有受試者都為低風險疾病,定義是經(jīng)鉬靶檢測為直徑小于 2.5cm 的且邊緣在 3mm 以上的低或中等級的 DCIS,。M.D. 安德森腫瘤中心的 Smith 博士指出 RTOG9804 試驗的納入標準即為如今低風險 DCIS 的金標準,。
RT 組有兩例局部復發(fā),其中一例發(fā)生侵襲,,一例未發(fā)生,。觀察組分別有 8 例侵襲發(fā)生和 11 例未發(fā)生侵襲。RT 組和觀察組行乳房切除術的患者數(shù)都很少,,分別為 4 例和 8 例,。RT 組毒性反應要大于觀察組,這之間的差異幾乎全是不嚴重的毒性反應,。RT 組 1/2 級毒性反應要多于觀察組(76%:30%),,而 3/4 級毒性反應兩組相近(4.0%:4.2%)。RT 組各級別毒性反應占總治療人數(shù)比重為:1 級 30%,,2 級 4.6% 和 3 級 0.7%,。
因此,臨床醫(yī)生和低風險 DCIS 患者如何取舍輔助放療呢,?Smith 博士建議四步法,。首先,評估長期生存狀況,,這是因為越年輕的,,越為健康的患者更可能從輔助治療中獲益。第二,,評估 RT 可能存在的風險,。有心臟病史或其他風險因素的患者可能要放棄輔助放療。由于可能會有皮膚和軟組織并發(fā)癥的存在,,有膠原血管病和肥胖的患者也不應行 RT,。
第三,參考患者的意見,。第四,,討論在同側乳房復發(fā)情況下性挽救性手術的可能性。有些患者更適合做二次乳房腫塊切除術,,而有些只能切除乳房,。這一差別的存在會影響最初治療方案的選擇。
時間會證明一切
有四項大型前瞻性隨機試驗旨在比較術后輔助 RT 和觀察間的差異,,但是 RTOG9804 試驗的重要性是最好理解的,。研究者指出,這四個試驗都說明額外的放療可降低局部復發(fā)風險,。但是,,存在一個問題,沒有一個試驗是研究低風險患者的,。
Smith 博士及其同事認為,,RTOG9804 試驗結果是最重要的,這是因為研究者用臨床病理標準來選出乳腺癌復發(fā)低風險患者人群,。但是,,低風險會一直存在嗎?只有時間會證明,。她說,,下一步他們將隨訪至 10 年,再更新研究結果,,評估低風險 DCIS 復發(fā)情況,,尤其觀察的是觀察組的情況。
當前數(shù)據(jù)暗示兩組復發(fā)率都將上升,。隨訪 5 年時,,RT 組復發(fā)率為 0.4,而觀察組為 0.9%,,隨訪 7 年時分別為 3.5% 和 6.7%,。簡而言之就是短短兩年內復發(fā)率呈雙倍增長,。另一項 ECOG5194 試驗也報道了乳房腫塊切除術后低風險 DCIS 患者僅行觀察,其 7 年復發(fā)率為 10.5%,。雖然該試驗結果也同樣重要,,但是由于其是單臂試驗,權威性不足,。
兩組試驗復發(fā)率的差異可能是因為 RTOG9804 試驗患者服用他莫昔芬率更高(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