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研究顯示,,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生理學和臨床表現(xiàn)存在性別差異?1,。部分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一致顯示,女性相比男性的不良結(jié)局風險明顯更高,。然而,,關(guān)于性別是否是不良結(jié)局的獨立影響因素,或者女性不良結(jié)局風險相比男性更高是否依賴于基線特征和并發(fā)癥的差異仍存在爭議?2-8,。因此,Dimitrios Venetsanos 等對 ATLANTIC 試驗進行了進一步分析,,旨在評估患者結(jié)局與性別的相關(guān)性,。
研究基本信息
ATLANTIC 試驗納入 1862 例 STEMI 患者(女性 369 例,男性 1493 例),,癥狀出現(xiàn)后 6 小時內(nèi),,隨機院前治療(救護車內(nèi))與住院治療(導管插入實驗室內(nèi))患者除接受阿司匹林和標準臨床護理外,另接受 1 次替格瑞洛負荷劑量(180 mg)治療,。所有患者隨后接受替格瑞洛 90 mg,,一天 2 次,療程 30 天,。此后,,推薦替格瑞洛應持續(xù)治療長達 12 個月。隨訪 30 天,。主要結(jié)局指標:PCI 前 ST 段抬高未 ≥ 70% 的患者比例和 / 或在血管初始造影時梗死相關(guān)動脈(IRA)中未符合心肌梗死溶栓試驗(TIMI)血流分級 3 級的患者比例,。次要結(jié)局指標:在治療 30 天時,發(fā)生死亡,、MI,、支架內(nèi)血栓,、卒中或緊急血運重建術(shù)的復合終點發(fā)生率。安全性結(jié)局包括 30 天治療期間,,大出血和小出血事件,。本研究旨在探究性別與主要和次要結(jié)局的相關(guān)性,特別是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結(jié)局,。
患者基線和圍手術(shù)期特征
1. 人口統(tǒng)計學和臨床特征:女性與男性相比,,女性平均年齡更大(69 vs. 59 歲,P < 0.01),、身體重量指數(shù)(BMI)更低(25.6 vs. 26.5,,P < 0.01)、心肌梗死溶栓試驗(TIMI)風險評分更高(P < 0.01),、高血壓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卒中病史更多見,;男性 PCI 治療史更多見。男女患者的急性心力衰竭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且僅少數(shù)患者發(fā)生心源性休克,。
2. 時間延遲:從癥狀發(fā)作到院前 ECG(中位值,88 vs. 70 min,,P < 0.01)和從 PCI 前到 PCI 后的血管造影術(shù)延遲時間(中位值,,36 vs. 32 min,P = 0.03),,在女性中時間延遲顯著更長,。
3. 手術(shù)特征、血管造影和藥物治療:冠狀動脈造影在女性比男性中更常見(39.7% vs. 30.4%,,P < 0.01),;直接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PCI)在男性比女性中更常見(88.5% vs. 83.7%,P < 0.01),,以及血栓抽吸,、GPⅡb / Ⅲa 抑制劑和靜脈注射抗凝劑在女性中更少見。
女性患者的復合結(jié)局風險顯著高于男性
研究結(jié)果顯示,,女性的死亡,、MI、卒中,、緊急血運重建術(shù)或急性支架內(nèi)血栓的復合結(jié)局風險顯著高于男性(6.8% vs. 3.9%,,未校正 HR 1.79,95% CI 1.12-2.86),,如圖 1,。
圖 1 Kaplan-Meier 曲線顯示男性和女性的死亡、MI,、卒中,、緊急血運重建術(shù)或急性支架內(nèi)血栓的復合終點發(fā)生率和全因死亡率
女性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風險顯著高于男性
女性的全因死亡率風險相當于男性的 3 倍(5.7% vs. 1.9%,,HR 3.13)。雖然在多變量校正后這差異有減小,,但仍具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差異(HR 2.08,,95% CI 1.03-4.20)。此外,,女性的大出血事件發(fā)生率是男性的 2-3 倍(2.7% vs. 0.9%,,HR 2.95),但在多變量校正后,,女性并非出血事件的獨立預測因子,。如圖 2。
圖 2 性別與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結(jié)局相關(guān),,與隨機化治療無關(guān)
女性患者中 TIMI 血流分級 < 3 級的風險更低
與男性相比,,女性在初始血管造影時 IRA 中 TIMI 血流分級 < 3 級的風險更低(OR 0.67,95% CI 0.47-0.96),;男性與女性的 PCI 前 ST 段抬高 < 70% 風險無顯著差異,,如圖 3。
圖 3 性別與主要和次要結(jié)局相關(guān),,與隨機化治療無關(guān)
本研究表明,,在計劃行 PPCI 和抗血小板治療的 STEMI 患者中,女性是短期死亡率的獨立預測因子,。相比之下,,女性出血事件發(fā)生率較高可能主要與年齡較大和合并癥多相關(guān)。
相關(guān)文獻
1.Bairey Merz CN,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6 Feb 7;47(3 Suppl):S21-9.
2.Mehta RH, et al. Am J Cardiol. 2012;109:320-6.
3.Kyt? V, et al. Am J Cardiol. 2015;115:303-6.
4.Jakobsen L, et al. EuroIntervention 2012;8:904-11.
5.Kang SH, et al. Am J Cardiol. 2012;109:787-93.
6.Lawesson SS, et al. Int J Cardiol. 2013;168:1041-7.
7.De Boer SP, et al. Int J Cardiol 2014;176:456-63.
8.Leurent G, et al. Arch Cardiovasc Dis. 2014;107: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