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則觸目驚心的病例說起。
患者, 男性,,65 歲,,因「胸悶、胸痛 1 周,,加重 5 h」住我院心內(nèi)科,。1 周前患者無明顯誘因突發(fā)胸前區(qū)壓榨樣疼痛,持續(xù)時間約 20 min,,服用硝酸甘油后自行緩解,。近 1 周來患者上訴癥狀反復發(fā)作,活動耐量明顯下降,。入院前 5 h 再發(fā)胸痛,,疼痛癥狀較前明顯加重,難以忍受,,伴呼吸困難,,四肢發(fā)冷、心悸,、心慌?;颊叨啻魏跛岣视蜔o效,,遂至我院就診?;颊呒韧鶡o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無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嗜好,。體格檢查:T 36.7℃,R25 次/分,,BP 88/44 mmHg(1 mmHg = 0.133kpa),,HR102 次/分, 二尖瓣聽診區(qū)可聞及 3/6 級收縮期吹風樣雜音。入院心電圖提示:II,、III,、aVF 導聯(lián) ST 段弓背向上抬高伴 QRS 終末切跡,。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紅蛋白,,肌鈣蛋白,診斷考慮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患者急診 PCI 前常規(guī)行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示左心室下壁緊鄰二尖瓣后瓣區(qū)域回聲中斷約 2.4 cm;心室腔與通過破口與心包內(nèi)一大小約 14.4 cm×8.7 cm×9.3 cm 的瘤樣結構相通,,瘤壁菲薄,,其內(nèi)可見明顯自發(fā)顯影及附壁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見二尖瓣中量反流血流,,破口處血流雙向交通,;三維超聲提示左心室下壁破口呈類圓形。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 33%,。超聲診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巨大假性室壁瘤,、瘤體內(nèi)附壁血栓形成。冠狀動脈造影示:前降支近中段可見約 50%~60% 局限性狹窄,,對角支開口可見 70% 局限性狹窄,,回旋支中遠段完全閉塞。建議患者行外科搭橋+假性室壁瘤修補術,?;挤奖硎揪芙^,予以華法林抗凝,、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調脂,比索洛爾控制心率等治療,;患者出院后失訪,。
注:圖 A-B 示左心室下壁破裂,巨大假性動脈瘤形成,,瘤體內(nèi)大量附壁血栓(星號),;圖 C 為彩色 M 型超聲,提示瘤體及左心室血流通過破口雙向交通(藍色為左心室向瘤體的血流,,紅色為瘤體向左心室的血流),;圖 D 示二尖瓣中量反流;圖 E 為超聲所測二尖瓣反流速度 2.7m/s,;圖 F 三維超聲顯示左心室側巨大破口
圖 1 患者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
真性,、假性室壁瘤的鑒別診斷
冠心病患者大面積心肌梗死后梗死區(qū)域出現(xiàn)室壁擴張、變薄、心肌全層壞死,,壞死的心肌逐漸被纖維瘢痕組織所替代,,病變區(qū)薄層的心室壁向外膨出,心臟收縮時喪失活動能力或呈現(xiàn)反常運動,,形成室壁瘤,。實際上,這種定義是針對的真性室壁瘤,,而本例患者其實是一例典型之極的假性室壁瘤,。
按病理解剖,室壁瘤可分為真性室壁瘤及假性室壁瘤,。很多臨床醫(yī)生搞不清二者區(qū)別,。實際上,真性室壁瘤指的是急性心肌梗死時,,梗死心肌組織壞死,、室壁變薄、收縮力喪失,,心肌在愈合過程中被結締組織替代的一種機械并發(fā)癥,。室壁瘤區(qū)域為薄弱的瘢痕區(qū),心臟收縮時此區(qū)呈反向運動,,膨出呈袋狀,、囊狀或不規(guī)則狀,腔內(nèi)無肌小梁,,與周圍正常心肌組織界限清楚,。在心臟收縮與舒張期均見膨出,則稱解剖性真性室壁瘤,;如梗死區(qū)心肌不是完全性壞死,,愈合過程中僅局限性纖維化,與周圍正常心肌組織界限不清,,腔內(nèi)可見肌小梁結構,,這種膨出只在收縮期出現(xiàn),則稱功能性真性室壁瘤,。
假性室壁瘤與真性室壁瘤的本質區(qū)別是心臟已破裂。只不過,,室壁破裂以后,,血液由破口處流入心包,由于附近心包粘連,、血流無法擴散而形成的包裹性血腫,。破口周圍由血栓堵塞或粘連,瘤壁由心包膜組成,常常發(fā)生在心肌梗死數(shù)小時至一周內(nèi),,以左心室下,、后壁多見。大多數(shù)病人常常因急性心包填塞而死亡,,約占心肌梗死機械并發(fā)癥的 0.1%,。
真假室壁瘤的鑒別診斷可參考下方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