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暑熱當頭,,心情煩悶、食欲不振偶爾還會上火,,這些都嚴重影響人們在夏季的生活,,在這里向您介紹夏季解暑開胃的家常菜——黃瓜的多種吃法。
鮮榨黃瓜汁
1,、黃瓜汁:預防口腔潰瘍
黃瓜汁的口感和營養(yǎng)俱佳,,在夏天可以用來預防口腔疾病。
如果吃膩了炒黃瓜和拌黃瓜,,偶爾喝一杯黃瓜汁,,自是別有一番風味,更能預防夏天里多發(fā)的口腔疾病,。
制作方法:把新鮮的黃瓜簡單用糖腌一下,,或者直接加冷開水在榨汁機中取汁直接飲用。
喝法:
黃瓜汁可以在早晨喝一杯,,能起到清爽腸胃的作用,。因為黃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可以緩解一定的發(fā)炎癥狀,,對口腔潰瘍能起到有效的治療作用,。
飲用黃瓜汁的時候,如果覺得稀釋后的黃瓜汁口感有點苦澀的話,,可以適量加一點蜂蜜來調(diào)味,。
療效:
美國營養(yǎng)專家研究還發(fā)現(xiàn),,每天飲用一杯黃瓜汁能夠起到防止頭發(fā)脫落和指甲劈裂的作用,甚至于還可以增強人的記憶力,。
眾所周知,,黃瓜具有利尿、強健心臟和血管,、調(diào)節(jié)血壓,、預防心肌過度緊張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功效。實驗中還發(fā)現(xiàn),,吃整個黃瓜的效果沒有飲黃瓜汁效果好,。
2、黃瓜餡餃子:開胃降壓促消化
夏天天氣炎熱,,很多老年人都沒胃口,。營養(yǎng)學家建議,老年人午餐或晚餐吃點餃子,、包子之類帶餡的食品,,不僅營養(yǎng)均衡,還有助于消化,。如果以前沒吃過黃瓜餡餃子,,不妨嘗試一下,不但清涼爽口,,還能防暑,、降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制作方法:
做餡時,,要將黃瓜擦成細絲略微切一下,擠出水,,擠出的水不要扔掉,,留在盆中備用。將兩個雞蛋加適量的鹽打散在油鍋中炒,,一邊炒一邊搗碎,,越碎越好,炒好后放涼,。愛吃豐富餡料的還可以放一點豆腐,。
然后將放涼的雞蛋、豆腐與黃瓜絲加入五香粉,、雞精,、蔥姜末等,一起攪拌均勻待用。和面時把黃瓜水放進去,,不但面會更加筋道,,而且口味也更好。
3,、附加收獲--黃瓜皮茶
黃瓜肉做餡,,削下來的皮可以做一道清熱去火的黃瓜皮茶。
先把黃瓜皮放在太陽下曬干,,曬干后用手揉碎,。200毫升水中加入10克黃瓜皮煎水,水沸后改成小火,,把水煎至剩一半即可,。這樣的天然茶飲,每天喝幾杯都可以,,能有效緩解頭痛發(fā)熱等夏季里常見的中暑反應,。
4、蓑衣黃瓜:酸甜爽口好下飯
蓑衣黃瓜清爽可口,,夾取的時候瓜片之間緊緊相連,。早餐有喝粥習慣的人,可以用蓑衣黃瓜代替咸菜,。中餐或晚餐,,它更可以充當一道爽口又下飯的涼菜。
制作方法:
做蓑衣黃瓜,,最好選用大一些的黃瓜,,從一端開始朝同一方向以45度的角度去切,每刀之間相距的距離越小,,切出來的黃瓜就越柔軟,。
如果黃瓜很脆而刀不快,,黃瓜容易被切斷,。所以切的時候最好在黃瓜底下放兩根筷子,而且通常來說用西餐刀比較好掌握力度,,切出來會勻稱些,,如果沒有西餐刀的話,菜刀最好更鋒利一些,。先將黃瓜的一面直刀切,,因為底下墊著筷子,所以就放心地切吧,,不用擔心切斷,。切完一面后,翻過180度,,再切斜刀,。
先將朝天椒切絲,,泡入冷水中;白芝麻在干炒鍋中用小火慢慢焙出黃色,盛出充分晾涼;小火加熱鍋中的油,,依次放入花椒和朝天椒絲,,微變色后立即盛出,制成麻香油;然后,,在蓑衣黃瓜中調(diào)入香醋,、白砂糖、鹽和麻香油各少許,,攪拌均勻后放入冰箱中腌制1小時;食用時將黃瓜撕成小段,,撒上白芝麻即可。這種方法做出來的蓑衣黃瓜不但口感上有嚼頭,,在口味上也格外好,。
老人和小孩夏天不宜多吃,因為黃瓜的涼和辣椒的辣會對胃產(chǎn)生一定的刺激,,所以蓑衣黃瓜最好和主食一起吃,。
5、生拍黃瓜:解暑效果好
到了夏天,,往往讓人覺得暑熱難耐,,不免心情煩躁。黃瓜富含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很多營養(yǎng)素,,黃瓜也因此而成為夏天里的最佳蔬菜。
制作方法:
涼拌黃瓜最好用刀拍,,等它表面裂開后再將其切碎,,這樣做,黃瓜的汁和碎渣不會亂濺,。把黃瓜切碎后就可以用少量生抽,、適量老陳醋、雞精,、香油和蒜末制作調(diào)料汁了,。如果想吃新鮮清爽的拌黃瓜,就在上菜的同時澆汁,。如果想吃滋味重一些的,,可以提前拌好,放置幾分鐘再吃,這么做滋味雖好,,但是黃瓜的水分會損失一些,。
很多人喜歡在黃瓜里拌上一些豬頭肉、肘花等肉食,,這種做法并不是十分科學,。黃瓜無論在口味,還是在營養(yǎng)上都容易被其他的食物所影響,,加入一些肉食,,黃瓜的清淡口感會被肉味所掩蓋,在口味上大打折扣,,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蛋白質(zhì)、膽固醇含量都相對增高,,很難再起到清涼解暑的作用了,。
所以在吃拍黃瓜的時候最好什么配菜也不放,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黃瓜的特點和價值,。因為是一道生菜,,況且黃瓜本身性味甘寒,所以老人和小孩還有一些胃寒的患者還是要謹慎食用,。
(責任編輯:王健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