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據(jù)《滇南本草》和《本草綱目》記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jīng)。也就是說,,南瓜對于養(yǎng)護脾胃很有好處,。從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xué)的角度分析,南瓜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鈣,、磷等成分,,是健胃消食的高手,,其所含的果膠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免受粗糙食物的刺激,適合患有胃病的人食用,。而且,,南瓜所含成分還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南瓜烹飪方法多樣,,可蒸食,、熬粥或煲湯。
小米,。中醫(yī)認(rèn)為,,小米味甘性平,入腎,、脾,、胃經(jīng),《本草綱目》也有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的記載,。從營養(yǎng)方面來看,小米特別出色的地方,,是它的鐵和維生素B1含量優(yōu)于小麥,、大米和玉米,特別適合孕婦,、哺乳期女性食用,。小米的膳食纖維含量在粗糧中偏低,口感細膩而容易消化,,也適合6個月后的嬰幼兒食用,。小米可單獨熬煮成粥,也可添加大棗,、百合等熬成營養(yǎng)粥品,,還可以和大米一起煮成“二米飯”。
紅薯,?!侗静菥V目》,、《本草綱目拾遺》等古書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F(xiàn)代研究表明,,紅薯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幫助刺激腸胃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保護腸胃,。此外,紅薯富含大量的胡蘿卜素,,對兒童以及老人的視力都有益處,,并且還富含鉀、鐵和維生素B6等營養(yǎng)素,。紅薯可以直接煮食,,也可用來熬粥。
山藥,。中醫(yī)認(rèn)為,,山藥性平、味甘,,歸肺,、脾、胃,、腎經(jīng),。歷代古書對山藥的平補作用均有記載,《本草綱目》中提到,,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據(jù)記載,,慈禧為健脾胃而吃的“八珍糕”中就含有山藥成分,。從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xué)的角度分析,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zhì),,能促進消化、改善胃腸功能,。山藥吃法多樣,,可將山藥與大米、小米、紅棗等熬成雜糧粥,,也可將山藥研細磨粉后與米粉混合,,熬成糊糊喝,還可將山藥蒸熟后制成藍莓山藥食用,。
姜,。中醫(yī)認(rèn)為,生姜汁味辛,、性溫,,入肺、胃,、脾經(jīng)?!妒朝煴静荨氛f它“止逆,,散煩悶,開胃氣”,?!侗静菔斑z》記載生姜“去冷除痰,開胃”,。生姜在中藥中常用以治療惡心,、嘔吐,對胃病患者很有幫助?,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姜富含的姜辣素能刺激消化道的神經(jīng)末梢,引起胃腸蠕動,,增加唾液,、胃液和腸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健脾胃,、增食欲,。姜除了用作調(diào)味料外,還可以用來泡水喝,。(中國中醫(yī)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教授 楊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