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主持的課題“我國大腸癌高危人群防治的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獲得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我國著名的腫瘤學專家鄭樹教授,、張?zhí)K展教授等潛心研究了20年,從多項大樣本流行病學研究中明確了我國大腸癌的高危因素,,界定了高危人群,,進行了從現場到實驗室的病因機制及干預阻斷的系列研究。
鄭樹教授指出,,人人都有大腸癌的基因,,但為什么大部分人不生癌,原因是抑癌基因或是發(fā)生癌變初期的錯誤都會及時被修復,,這其中起作用的物質已被我們探明,,那就是“甲基化”。一系列體內外實驗證實,,去“甲基化”后對大腸癌細胞中沉默的p15,、p16基因具有恢復功能的作用,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促進凋亡,。這個新思路的意義在于為HNPCC家系提出了干預阻斷可能的分子靶。也就是如果你是一個大腸癌發(fā)生的“危險分子”,那么當你還沒有癥狀時,,我們就有辦法為你阻斷發(fā)生癌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