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獲悉,,“食物源性病毒基因芯片檢測技術研究”項目于8日通過了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司組織的專家鑒定,。該項目利用基因芯片技術,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能同時檢測通過食品傳播的諾如(norwalk virus)等5種病毒的基因芯片,,并開發(fā)出與檢測芯片配套的檢測試劑盒和系統(tǒng)軟件,實現(xiàn)了檢測,、結果判讀和報告輸出的自動化,,有效地避免人為判定可能導致的個體誤差,。
專家表示,檢測芯片具有高通量,、快速,、靈敏、可靠的特點,,解決了目前在食品病毒檢測中存在的流程長,、效率低的問題,對于有效提高食品安全質量,,確保消費者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鑒定委員會的專家一致認為,這項課題優(yōu)化了部分食品樣品中病毒核酸的提取方法,,建立了同時檢測諾如病毒,、甲肝病毒、輪狀病毒,、星狀病毒和脊髓灰質炎病毒5種病毒RT-PCR芯片檢測方法,,研制了相應的檢測試劑盒,并開發(fā)出專用的基因芯片檢測軟件,,為開展食源性病毒的檢測和研究奠定了基礎,。鑒定委員會認為,項目的主要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建議進一步優(yōu)化后推廣使用。
據了解,,食品中污染食源性病毒可導致食物中毒,,如貝類、水果,、蔬菜中污染諾如病毒,、甲肝病毒可引發(fā)消費者腹瀉、嘔吐等,。據報道美國每年由食品中病毒污染引發(fā)近1000萬人發(fā)病,,數(shù)百人死亡,去年以來我國周邊的日本,、香港等地也相繼發(fā)生諾如病毒流行事件,,導致300多萬人發(fā)病。
我國部分地區(qū)近期也出現(xiàn)了食品中諾如病毒引發(fā)的食物中毒事件,,引起我國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重視,。食品中病毒污染不但危害人民健康,還嚴重影響我國的食品貿易,,美國,、歐盟等發(fā)達國家由于我國貝類產品中的病毒污染問題,,禁止我國生鮮貝類產品的進口。由于諾如和甲肝等食源性病毒的體外培養(yǎng)非常困難,,導致對食品中病毒的檢測難以開展,,食源性病毒檢測芯片的研究成功,為食品中病毒的檢測提供了可靠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