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2001年諾貝爾生理或醫(yī)學獎得主,、著名腫瘤學家李·哈特維爾在北京宣稱,,各國科學家將聯(lián)手通過蛋白質組學研究手段,,為腫瘤早期診斷“撕開”一個突破口,。
李·哈特維爾對中外媒體記者說,在過去的50年里,,科學家在腫瘤分子生物學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許多成果,但目前還很難看到這些成就在降低腫瘤的發(fā)生或減少腫瘤所導致死亡方面作出的貢獻,。美國腫瘤學界前不久公布的一項研究證實,,自上世紀70年代至今,腫瘤導致的死亡率幾乎“紋絲不動”,。他說,,科學研究成果對于腫瘤防治作出貢獻的最大可能將是腫瘤的早期檢測和診斷,這也是蛋白質組研究最重要的“出口”之一,。
李·哈特維爾近日剛剛在美國啟動了一項國際合作計劃——腫瘤標志物國際合作研究,,將聚合美國、中國和日本等6個國家的科學家之力,,期望利用人類蛋白質組學研究手段,,尋找和確立一批腫瘤的蛋白分子標志物,為早期發(fā)現(xiàn)腫瘤提供更加有力的武器,。據(jù)悉,,這項國際合作研究計劃已經(jīng)得到亞太經(jīng)濟合作組織的支持。
李·哈特維爾認為,,利用蛋白質組學手段,,還可以對腫瘤的藥物治療效果進行監(jiān)測。不少藥物只對某些病人或在某些情況下才有效,,因此需要從蛋白質組研究入手,,搞清楚“DNA命令的執(zhí)行者”——蛋白質究竟在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