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華盛頓5月13日電 美國和澳大利亞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澳大利亞西北部海岸附近的水下可能藏著一個巨大隕石坑遺址,??茖W家們推測,地球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物種滅絕事件,,也許就和形成這個隕石坑的“天外來客”撞擊地球有關,。
距今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和三疊紀交界時期,地球上多達90%的海洋物種和近80%的陸地物種消亡,,這是地球史上最嚴重的一起物種滅絕事件,。科學界迄今仍無法比較確切地說出釀成該事件的原因,。美澳科學家13日在網絡版《科學》雜志上撰文認為,,他們在澳大利亞新發(fā)現的隕石坑表明,這起事件可能由小行星或彗星等外來天體撞擊地球所觸發(fā),。
上個世紀70年代,,曾有石油公司在澳大利亞貝杜特地區(qū)的水底鉆出一些礦樣,這些礦樣隨后被擱置多年,。在美國宇航局等資助下,,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貝克領導的小組對礦樣進行了重新分析,結果在其中發(fā)現了撞擊熔化形成的巖層證據,。對一些礦物顆粒的放射性年代測定顯示,,其大概形成于二疊紀和三疊紀交界期??茖W家們基于這些結果認為,,該地區(qū)可能在距今約2.5億年前受到外來天體撞擊。他們將新發(fā)現的隕石坑命名為“貝杜特”,并推算其直徑可能在200公里左右,。
地球歷史上曾多次上演物種大滅絕,。其中,距今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絕跡的那次事件與外來天體撞擊有關,,已基本得到科學界普遍接受,。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發(fā)現的“奇科蘇盧布”隕石坑,,一直被視為支持恐龍滅絕“外來天體撞擊”假說的確鑿證據,。貝克等科學家稱,新發(fā)現的“貝杜特”隕石坑與“奇科蘇盧布”尺寸差不多,,意味著不同時期撞到地球兩個不同地方的外來天體可能大小相當,,運行速度也相仿??茖W家們還指出,,兩次天體撞擊的同期地球上都曾出現劇烈火山活動,這表明地球物種大規(guī)模滅絕可能是多種災害同時作用的結果,。
新一期印刷版《科學》雜志在一篇相關報道中說,,一些專家目前對貝克等人有關“貝杜特”隕石坑的新發(fā)現持質疑態(tài)度。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弗倫奇表示,,并沒有任何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貝克等研究的巖石樣本一定由撞擊所形成,。其他專家也認為,貝克等人要想證明他們發(fā)現的確實是隕石坑,,尚需利用更強有力的研究工具對樣本作進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