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歲月里,,地球上的生命從肉眼看不見的單細胞生物進化成今天的藻類菌類植物,、動物甚至人類,,這期間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奇跡般的重大突破,??茖W家們認為,,在生物的進化過程中,,有十個環(huán)節(jié)特別值得研究和關(guān)注。這一報道發(fā)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國《新科學家》雜志上,。
1多細胞生物
在6億年前,,單細胞生物完成了向多細胞生物的進化過程。不同的細胞有機組合在一起,,彼此合作,,形成了后來復雜生物的基礎(chǔ)。這件事聽起來容易,,但實際上,,現(xiàn)在不少國家的研究人員都試圖重復當年單細胞的最初組合過程,目前還沒有人完全獲得成功,。
2眼睛
在距今五億四千三百萬年前,,三葉蟲身上長出了地球生物的第一只眼睛。此前的一些生物體有感光細胞,,但眼睛不僅要感知光線,,還需要有一個能聚焦光線形成圖像的晶狀體才行。一旦有了晶狀體,,生物的視覺效果就從1%驟然上升到100%,。經(jīng)測算,從感光細胞進化到復雜的眼睛,,大概需要50萬年,。
3大腦
大腦顯然是生物進化的巨大成就,。研究表明,大腦首先是用來解決食物問題的,,它可以辨別食物是否有毒,。科學家發(fā)現(xiàn),,大腦和嘴巴的距離很近,。另外,有了大腦,,就有了記憶,。即使是頭腦簡單的昆蟲,在記憶的幫助下,,也可對環(huán)境的變化作出迅速反應,。
4語言
語言是怎樣產(chǎn)生的是科學上最大的難題之一。擁有大腦的動物很多,,但只有人類產(chǎn)生了語言,。科學家們辨別出人類大腦中負責語言的基因,,盡管黑猩猩也擁有這個基因,,但黑猩猩不能說話。在一定程度上講,,語言的誕生是生物進化的最后一個程序,。因為語言使人類脫離了純生物性。人類不需要基因變異就可以適應環(huán)境了,。
5光合作用
35億年前,,地球上的生物開始利用日光來為自己合成能量,放出二氧化碳,。后來由于水的加入,,產(chǎn)生了氧氣。有意思的是,,當時的生物是厭氧的,,它們不得不進化了一些機制來抵抗氧氣的作用。但由于有氧氣的參與,,生物的能量高了很多,。這恰恰有利于生物的進化。直到今天,,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動物,包括人,,賴以生存的能量仍然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光合作用,。
6性別
對大多數(shù)物種來說,,性交是繁殖的惟一辦法。但同一物種是怎樣劃分成不同性別的,,今天也是一個謎,。
7死亡
死亡是進化的一個手段,是個體為集體進步付出的犧牲,。我們的手有五個手指,,這是因為每個手指之間相連的部分在母體中死亡了。每次感染痊愈后,,大量的白血球必須自殺以維持血液成分的平衡,。不過,從自然選擇的角度看,,沒有理由因為某個生物體存在的時間長就令它滅亡,“老死”仍然是一個無法解釋的問題,。
8寄生
寄生生物和宿主之間的斗爭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動力之一,。一方面寄生生物會影響宿主的活動,如一種螞蟻的寄生蟲會影響螞蟻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讓它向草尖上爬,,那里是最容易被羊吃掉的地方;另一方面,,宿主的活動也影響寄生生物,。如感冒病毒通過傳染,附著到下一個人的身上,,幾經(jīng)易主后,,病毒的殺傷力就會降低。原因是,,它要保證這個宿主有足夠的生命來把它繼續(xù)傳播出去,。這樣的活動非常清楚地展現(xiàn)了生物進化的過程。
9分工合作
在深海中有一種類似水母的動物,。把它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發(fā)現(xiàn)它并不是“一種”動物,而是無數(shù)單細胞生物的集體,。這些細胞各有分工,,有的負責運動,有的負責捕食,,有的負責傳送養(yǎng)料,。螞蟻和蜜蜂的集體勞動也是分工合作。我們可以很機械地解釋其中一些現(xiàn)象,,但這樣的超級組織工作到底是怎么進行的,,沒有人真正知道,。
10共生
共生是指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比如犀牛和犀鳥,犀鳥通過為犀牛清理皮膚寄生蟲為生,,而犀牛也因此獲得安寧,。90%的植物與周圍的植物有共生關(guān)系。
仔細研讀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的偉大發(fā)明,,令人驚訝,。即使是今天最尖端的科學技術(shù)也不能確切地告訴我們,這些偉大發(fā)明是怎么來的,。無數(shù)的奧妙在等待后來者去發(fā)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