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勤勞,,意大利人熱情,瑞士人刻板--這些民族程式之見(stereotype)實際上并不反映這些國家中個人的性格,,新的研究提出,。Antonio Terracciano http://www.grc.nia.nih.gov/branches/lpc/aterracciano.htm,和同事分析了來自近50個國家的3個問卷調查,試圖發(fā)現(xiàn)民族程式之見是否含有真實的成分,,其中兩個調查是基于NEO人格量表(NEO-PI-R)的兩組數(shù)據(jù),,NEO人格量表將人的性格用5種類型來分析:神經質、感情穩(wěn)定性,、外向性,、開放性、以及責任感,。這兩個調查中的一個是讓許多國家的人來評價自己的性格,,另一個是讓他們評價熟悉的人的性格。文章作者還作了第三個調查,,他們讓來自49種文化或亞文化的人評價來自同一文化的人的性格,,用的也是NEO-PI-R類的問卷。結果表明,,前兩種調查的結果之間的關聯(lián)性很強,,但是都與通常理解的民族特征不符。一篇相關的研究評述探討了為什么民族程式之見不含真實成分的可能解釋,。
報告:National Character Does Not Reflect Mean Personality Trait Levels in 49 Cultures, A. Terracciano, et al.
研究評述:The Nature of Personality: Genes, Culture, and National Character, Richard W. Robins
真相:勤奮是日耳蔓人的民族性?
荷蘭人四體不勤,意大利人激情似火,,西班牙熱情洋溢,?是偏見,還是真相,?來自50個國家總計四千人的調查問卷將告訴你答案.
法國人就這脾性,美國人有如此這般特點,英國人嘛,還不就是那個樣子嘛!"同一件事情,外國人究竟如何看待?"德國人對此興趣之濃厚,恐怕非別的國家能及.只是,除了某些街頭小報似是而非的說長道短,,迄今為止,令人信服的觀點還真難得一見。
最近,素來享有盛譽的科學雜志發(fā)表了一篇與此相關的科研論文,。巴爾迪摩國家老化研究所的研究員Antonio Terracciano在50個國家和地區(qū)近4000名參加者中開展了三項不同的問卷調查,。
問卷中,受調查者須對自己和朋友進行評價.主要圍繞個性特征:比如面對探索的快樂感受,自我情感的穩(wěn)定性,對義務的看法,自身的開放性,對他人的友好程度. 同前兩項調查一樣,他們還須以同樣的標尺對那些典型的具本國文化特點的人進行評價.
也許民族性確實是茶余飯后有趣的談資,但它對于事情本質其實毫無影響.因為,從前兩項對自我和友人評價中得出的調查結果極為相似.而第三項民族性認識的調查與前兩項相比較則偏離很遠.
研究者稱:所謂民族性,某種意義上,不過是全社會虛構的結果.文章指出,人類接受信息,,并對之加工,,而其中的傾向性若長久固定下來,成見就產生了.換個說法:當某種現(xiàn)象同你意見想左,,大腦會自動忘記它.相反,,一旦你的看法被證實,哪怕是偏見,,大腦也樂于接受.成見成為了文化現(xiàn)象,"通過媒體,傳聞,課堂,故事和笑話被廣泛傳播,,同人的個性卻并無關系."
下面有一個反例:一向的說法是,意大利男人眼高于頂,,素來瞧不起女人.而最近多項研究表明:意大利男人不認為自己比女性更重要.倒是不少人自認為自己以花花公子那討人喜歡的形象出現(xiàn)在女性面前.
調查還顯示:澳大利亞人以外向標榜自己,德國人自詡富責任感,加拿大人則強調愛的價值. 當然,文化同歷史和地理聯(lián)系密切,,比如美國和加拿大,,德國和奧地利就具有相似的特征.
研究的結果"徹底駁斥了所有成見,它們將民族性的不同歸結到種族或文化群體的基因區(qū)別上",,加里福利亞大學的Richard Robins指出,,"這一錯誤觀念是歧視,沖突乃至種族屠殺的罪魁禍首."
國民性格一說離事實較遠
10月7日出版的Science上刊登了國立老齡研究所(NIA)的一項研究,目的是對國民性格的一些固定說法是否準確進行證明或證偽,。原文題目National Character Does Not Reflect Mean Personality Trait Levels in 49 Cultures,。作者是Antonio Terracciano 和Robert McCrae等,全球近百名專業(yè)人士向這項研究提供了支持,。
英國人的矜持,、法國人的浪漫,德國人的勤勞,,這些描述國民性格的一些固定說法(National Character Stereotypes)是我們所耳熟能詳?shù)?,但實際上往往不能在具體的個人身上得到靈驗。按照McCrae的解釋:國民性格的許多固定說法能夠就某種文化展示出一些信息,,但是不適合用它們來描述人,。研究者強調,這些說法不是對某個國家的國民性格進行了嚴格意義上的調查后得出的歸納總結,,相反,,它們應該屬于社會構建范疇,,它們的形成可能是社會-經濟狀況、歷史,、風俗,、傳說和文化價值的一種反映。
調查人員將調查中所得到的各國的平均性格特征量表(Average trait levels)與有關該國的固定說法進行對照,,結果往往不一致,。例如,典型的美國人被描述為主動進取,,而加拿大人被說成恭順,,但是,在進行有關主動性的性格測量時,,美國人和加拿大人的得分幾乎一樣,,都稍稍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再看其它例子,,印度人往往將自己的性格總結為不墨守成規(guī),,愿意體驗新事物,但是,,性格特征測試表明,,印度人比世界上其它國家的人更循規(guī)蹈矩。捷克人將自己的性格說成是不合群,、驕傲自大,,但是,在進行利他性格和謙虛性格的測量上,,捷克人的得分比許多國家的得分都要高,。
研究人員準備將這種跨文化研究進一步深入下去,下一步的研究將考慮研究對象的年齡因素,,看看這些固定看法與人們的年齡大小有沒有什么明顯的關聯(lián),,McCrae強調,人們需要明白,,我們每個人都傾向于接受這些說法,,可能還認為這些說法經由我們個人經驗所證實,而實際情況是,,這些說法是一些沒有依據(jù)的程式之見,。我們需要不斷提醒自己,無論是哪國人,,將對方當成個體對待,,才是正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