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達爾文剛剛收到一件200歲生日的禮物—— 一具新發(fā)現(xiàn)的烏鴉般大小的且能夠飛行的爬行動物化石,。為了表達對這位科學巨匠的敬意,該化石被命名為Darwinopterus,,意為達爾文的翅膀,。這一發(fā)現(xiàn)填補了化石記錄的一項空白,,并為研究自然選擇的運行機制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
Darwinopterus是一只翼龍,這是大多數(shù)時間翱翔在中生代天空中的一類爬行動物,。翼龍大約出現(xiàn)于距今2.2億年前,,并在6500萬年前與恐龍一道從地球上消失,。
多年以來,,古生物學家已經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兩種翼龍的化石記錄,,但卻一直苦于沒有找到任何中間過渡類型的化石記錄,。其中第一種翼龍看起來就像是原始的野雞,,這種最古老的翼龍成員擁有長長的尾部以及短小的前肢和頭顱,。而年代較近的第二種翼龍則生有較短的尾部,,較長的前肢,,以及被人們所熟知的拉長的頭顱。紐約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Stephen Brusatte表示:“迄今為止,,從原始翼龍向第二種翼龍的轉化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Brusatte并未參與發(fā)掘工作,,他介紹說,,Darwinopterus大約生活在距今1.6億年前,,它構成了“這兩類翼龍中間的一個完美的過渡形式”,。這具化石擁有20厘米長的頭顱,,并且脖子與較晚時期的翼龍看上去很像,,而其余50厘米長的身軀則更像原始的翼龍。參與該項研究的英國樸茨茅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David Unwin表示,,這具化石的外觀“與我們所想的大相徑庭”。
Unwin和中國古生物學家在10月14日的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生物科學》網絡版上描述了這一在空中飛行的食肉動物的化石,。這一發(fā)現(xiàn)支持了一種所謂的模塊進化理論,。它表明動物的不同部分能夠按照不同的速度進化,即有些結構會進化得特別快,。模塊進化理論能夠解釋Darwinopterus的雜種特征,。與身體的其他部分相比,頭部可能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這是因為后者的進化加速了,,而身體其他部分的進化則是遲緩的。Unwin指出,,與身體不同部分的微小變化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積累相比,,自然選擇機制可能對全部的模塊產生了作用。
Brusatte對此表示贊同,。他說:“Darwinopterus是模塊進化在起作用的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