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10~14日,肥胖再次成為全球糖尿病界的中心話題,。在第65屆ADA學術年會上,肥胖危機(crisis)、肥胖戰(zhàn)爭(war),、肥胖威脅(threat)等詞匯充斥著整個會議的論壇,科學研究已經(jīng)充分證明,如不能很好地控制肥胖流行,我們很難控制糖尿病。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的肥胖發(fā)生率已經(jīng)增長了3倍,腹型肥胖使2型糖尿病、血脂紊亂和心血管病的危險顯著增加,。始于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必須終生與肥胖作斗爭。因此,有關肥胖的專題演講與報告成為本屆年會的主旋律,。
哈佛醫(yī)學院Flier教授在Banting獎報告中指出,瘦素的主要功能是使人體從進食狀態(tài)轉(zhuǎn)為饑餓狀態(tài),而不是預防肥胖,腦的瘦素抵抗是人類肥胖的主要原因,導致能量代謝失衡,。
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糖尿病,、消化病和腎病研究所(NIDDK)所長Spiegel博士報告了NIDDK的肥胖與糖尿病研究計劃,表示將投入8億美元進行肥胖和糖尿病的研究,特別資助能量平衡的整合生物學,能量失衡的病理生理學研究,并提供網(wǎng)站www.obesityresearch.nih.gov,呼吁要打一場戰(zhàn)勝肥胖的世界大戰(zhàn),。
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Rahilly 教授通過研究單基因突變所造成的肥胖,揭示了肥胖和胰島素抵抗的部分機制,不少單基因突變點已成為有意義的藥物作用靶點。近10年來,Rahilly教授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7種單基因和雙基因突變導致肥胖,、胰島素抵抗或糖尿病的分子靶點并有治愈的病例,。
1. 極度胰島素抵抗的黑棘皮病肥胖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島素>150 pmol/L,每日胰島素注射量可達300 IU以上,而血糖不降低是由于胰島素信號轉(zhuǎn)導中的AKT2/PKβ基因突變使信號不能下傳,因而成為治療胰島素抵抗的新靶點,。
2. PPARγ配體抵抗綜合征:伴有代謝綜合征、胰島素抵抗,、腹型肥胖和部分脂肪萎縮,這是由于PPARγ的多個基因突變所致,部分患者有甲狀腺激素抵抗,。
3. 先天性瘦素缺失癥:該種肥胖常發(fā)生在5歲前,瘦素水平很低,患者占肥胖總?cè)藬?shù)的0.5%。已有文獻報告,5例患者補充瘦素可以完全治愈此種肥胖與糖尿病,。
4. 瘦素受體突變:已從6個家系鑒定出10例瘦素受體突變患者,約占肥胖總數(shù)的0.5%,。
5. POMC基因突變:導致食物攝取增加,肥胖占其中的0.8%,研究POMC的激動劑有助于減肥。
6. Melanocortin-4受體(M4R)缺失:是單基因突變中最常見的肥胖胰島素抵抗類型,占青少年起病肥胖人數(shù)的5%,目前已報告145例患者,。
7. 人類睫狀神經(jīng)生長因子缺乏(BDNF):由NTRK2基因Y722C突變所致,有嚴重肥胖,、高胰島素血癥。
縱觀整個年會,肥胖主題研討比比皆是,如“肥胖內(nèi)皮細胞胰島素抵抗,是因是果?”;“基因與環(huán)境,誰在肥胖中的作用更大?”;“肥胖如何點燃了胰島素抵抗之火?”;“肥胖,、瘦素與炎癥”;“脂肪細胞因子”;“攝食和體重的調(diào)節(jié)過程”;“2005年的代謝綜合征與后果”;“胰島素抵抗脂肪酸或循環(huán)因子”;“治療肥胖的經(jīng)濟學效果”等,。
可見,本屆年會傳出的信息說明,今后數(shù)年的糖尿病研究離不開肥胖的研究。在這一領域里,中國學者也應該積極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