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秘密隨著科技的日益發(fā)達而被逐漸揭開。血友病,、色盲,、白化病……這些遺傳病困擾著一個又一個家庭,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為之奮斗,。本月,,在克隆羊多利誕生十年之后,蘇格蘭科學家伊恩·維爾莫特和他的研究伙伴的新書面世,。在該書中,,他建議,應通過修正基因并克隆胚芽這種方式來徹底阻斷遺傳病,,讓新生兒能健康地來到這個世界,。
編譯自6月20日《格拉斯哥先驅報》
新療法≠克隆人
曾被稱為“克隆羊之父”的維爾莫特是新書的第一作者,,書名為《多利之后——人類克隆的用途和誤用》。在書中,,維爾莫特建議,,如果基因修正和克隆技術都是安全的話,,社會應該允許這些技術運用到人類胚芽,,以阻斷遺傳病。早在兩年前,,維爾莫特就提出過類似的建議,,被科學界稱之為“生殖細胞基因治療”。
多利羊問世之后,,維爾莫特曾旗幟鮮明地反對克隆人類,。預計到這種做法可能再度引起軒然大波,維爾莫特在書中或在接受采訪時多次解釋,,“一個通過試管受精產生的胚芽包含著約100個細胞,,早期的胚芽還不能稱之為人,克隆胚芽與克隆一個人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我希望人們明白,,這項研究最根本的目的是帶著健康的孩子來到世界?;蚝涂寺〖夹g的利用不是退后走入黑暗世界,,而是向前邁進光明世界。”
分解胚芽修正有缺陷細胞
1996年,,通過核傳輸,,維爾莫特的團隊成功克隆出多利羊。維爾莫特相信,,如果對胚芽也采用相同的方式,,將會有更多健康的嬰兒出生。相比掃描胚芽尋找有害基因的方式,,這種方式更為準確有效,。
在新書中,維爾莫特這樣寫道:“對那些存在風險的夫婦,,醫(yī)生應該給他們這種機會,。先通過試管受精產生胚芽,將胚芽分解成細胞,,修正那些有缺陷的細胞,,再克隆那些健康的細胞,然后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的胚芽,,再將它送到母親體內孕育,。”依照這種方式孕育出的孩子是原始胚芽的同卵雙生兒,,但他不會染上遺傳性疾病。原始胚芽則被徹底放棄,。
基因治療可修復老鼠干細胞
維爾莫特的建議遭到許多人特別是反墮胎聯(lián)盟的指責,。但在大西洋的另一側,在美國基因治療協(xié)會年會上,,科學家們宣布已在基因治療領域取得兩大突破,。兩大突破都與人造染色體有關——這些染色體會帶著一串特別挑選出的基因。不遠的將來,,人造染色體會在那些遺傳病病人身上使用,,用來替代細胞、器官或是組織中那些有缺點的基因,。
在這次年會上,,來自日本鳥取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體宣布,基因修復治療在老鼠身上取得成功,。他們從一只缺乏p53基因——這種基因可以防止癌癥——的老鼠體內取出干細胞,,注射進去包含著p53基因復制品的人造染色體,成功使這些干細胞恢復到健康狀態(tài),。
人造染色體可治動物遺傳病
來自加拿大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顏色”(Chromos)則走得更遠,。該公司宣布,其研究人員已成功在人體胚胎干細胞內注入人造染色體,。目前,,他們正嘗試將人造染色體注入干細胞內,以了解這一方法能否治愈那些被遺傳病困擾的人們,。這一實驗已在老鼠身上取得成功,。
如果這種治療能對人類奏效,將會帶來諸多益處,。傳統(tǒng)的基因療法多利用病毒作載體,,依靠病毒將DNA嵌插到單個細胞的染色體中。但病毒通常只能攜帶較短的DNA序列,;而且一旦DNA到達錯誤的地點,,它將引發(fā)癌癥,在兩名男孩身上進行的基因治療已證明了這一點,。加入一個獨立的染色體則能減少這種風險,。另外,這種治療也不限于一種或兩種基因,,大量的DNA都可以被添加,。對某些疾病而言,傳遞多種有治療作用的基因將會收到好的療效,。
應用或改變人類基因庫
看上去“顏色”只是對成年病人的基因治療感興趣,,但他們的研究成功會得出更多推論,。在維爾莫特看來,人造染色體是他所建議的生殖細胞基因治療的理想工具,。如果能在胚胎階段就注入第47號染色體,,那些孩子就不會患上亨廷頓舞蹈病或是囊腫性纖維化病。
盡管在胚芽階段使用基因治療益處良多,,盡管科學家們已在多方面取得突破,,但有一點不得不為科學家乃至全社會慎重考慮,就像維爾莫特指出的那樣:“這種改變遺傳基因的行為不會因為一名健康嬰兒的誕生而結束,。孩子會長大成人,,她會把這種基因改變再遺傳給她的后代,。”
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改變,,它甚至會改變人類的基因庫。對于生殖細胞基因治療,,科學家們的立場涇渭分明,。詹姆森·沃森——人類DNA雙螺旋結構的發(fā)現(xiàn)者站在了維爾莫特這邊。他甚至還表示,,人們或許可以“增進”孩子,。人造染色體可以為胚芽帶來一“盒子”額外而奢侈的基因——有堅韌體格的,有美貌的,,有快樂的,,還有聰明的。
何時在人類應用尚是未知數
當然,,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拿智力來說,智力由上百種基因決定,,加入一兩種不會產生太大的差異,。另一方面,體內有三份相同的復制基因壞處會大于好處,,而且這些影響是不能撤回的,。在新書中,維爾莫特反對這些類似化妝的“增進”,。他認為,,這會使得孩子成為父母一時胡思亂想下的訂購商品,而非愛的結晶,。他表示,,盡管“增進”與治療之間的陰影會在人們的心頭揮之不去,但在權衡遺傳改造的利弊之后,,社會有義務為新生兒的利益而作出抉擇,。
在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格雷格里·斯托克和約翰·坎貝爾看來,,目前已經沒有時間去對這種療法持觀望態(tài)度——他們正工作在人造染色體應用于生殖細胞基因治療的最前線:“當基因修正和克隆用在動物身上時,似乎沒多少人會對此關注,,其實動物試驗往往是人體試驗的先鋒,。問題的關鍵不在于這種治療能否應用在人身上,而是什么時候用,,怎樣用,,又會帶來哪些影響。”
小知識
遺傳病,,是指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傳遞和終身性的特征。遺傳病的發(fā)病表現(xiàn)出一定的家族性,。父母的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里攜帶的致病基因,,通過生殖傳給子女并引起發(fā)病,而且這些子女結婚后還可能把致病基因傳給下一代,。
根據其發(fā)生原因,、部位和遺傳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三大類:
(1)單基因遺傳病,,如亨廷頓舞蹈病,、白化病、血友病,、色盲等,;
(2)多基因遺傳病,,如唇裂,、先天性心臟病等;
?。?)染色體畸變遺傳病,,如先天性愚型綜合征、先天性卵巢發(fā)育不全綜合征等,。